批评球员不职业,其实记者也有不职业的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记者不仅代表供职媒体,更代表受众。虽然没有恶意,提问也应当更讲究。
按照中国人观战的惯常心态,李娜[微博]被淘汰,似乎法网已经打完了一大半,没什么可看的了。今年的法网,李娜等中国球员相继出局后,赛场内外的议论拖出一段长长的余音,并非针对比赛本身,而是由李娜赛后在记者见面会上的一段对话引出热议,褒贬不一。
落败后的李娜被记者问到“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她的回答是:“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
无论如何,这话听起来令人不悦,许多力挺李娜的媒体也认为此言不妥。即使不难理解球员输球后的心情,不大顾及语言的斟酌,但越是出于对球员的尊重和喜爱,才越不希望听到这样的答话。
多年来,笔者亲历了太多记者见面会上的唇枪舌剑和尴尬场面,有狡猾如狐狸的米卢耍滑头,也有中国教练、球员言不由衷或词不达意。不过,的确有记者提问不够专业,没有新意,甚至像完成规定动作一样,重复何时何地都可用的老问题,诸如“你在那一刻想到的是什么”、“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亏他们问得出口,自己不嫌烦,也不管别人烦不烦。
赛前,是谁以“福地”吊起人们对李娜出战法网一厢情愿的高值期待?赛后,是谁以“史上最差成绩”对李娜落败加以渲染,又是谁以“李娜呛记者”来加剧双方语言不睦?批评球员不职业,其实记者也有不职业的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
记者不仅代表供职媒体,更代表受众。虽然没有恶意,提问也应当更讲究。有时候,球员回答之后得到一片掌声。那掌声不会是送给记者的,但也许正是因为记者的问题问得妙,球员也答得精彩,两个巴掌拍到一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