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王楠超越邓亚萍?世乒赛三大预言直指兴奋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0:35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特派记者 吴禄庭4月30日至5月6日,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将在上海八万人体育馆展开激战。本届世乒赛是继北京世乒赛和天津世乒赛后,第三次在中国举行。在即将开始的巅峰对决之前,我们作出了以下三大预言。

  第一预言:男单“马王”会师决赛

  主要对手:波尔、柳承敏、萨姆索诺夫、庄智渊、施拉格、格林卡、蒋澎龙实现指数:本次世乒赛最大的看点莫过于男单冠军之争。在连续两次遭遇巴黎世乒赛和雅典奥运会“滑铁卢”之后,这次面对家门口开战的比赛,夺取男单金牌无疑成为本次世乒赛的重中之重。为了雪耻,国乒近几个月来在备战中对于男单上的投入也是最大的。除了日常技战术的训练外,心理训练也成了男单封训的主要任务之一。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曾表示:“中国男单连续丢掉冠军,不是我们的技术比别人差,主要是队员的抗压能力有所欠缺。”看得出,蔡振华对于男单金牌也是多么的渴望。从中国队参加男单的七名选手来看,王励勤、马琳、孔令辉、王皓、刘国正这五虎将作为中国男队重夺世乒赛男单冠军的主力军。而首次参加世乒赛角逐的陈玘和郝帅则主要以练兵为主。五名骁将中,技术最全面的王励勤是公认最有希望获得金牌的选手。此外,有着“拼命三郎”之称的马琳则是另一员被寄予厚望的大将。在无锡举行的最后一场热身赛中,马琳4∶1战胜王励勤。可以说,丰富的大赛经验加上雄厚的实力,“马王”两员国乒主将无疑是中国队男单夺金的最热门人选。

  第二预言:王楠超越邓亚萍

  主要对手:张怡宁、郭跃、牛剑锋实现指数:谈起现在的王楠,人们的话题似乎是“一姐”之争。其实除了张怡宁之外,本次世乒赛还为王楠设置了另一个坐标,那是她的前辈邓亚萍。在巴黎世乒赛上,王楠走出2002年亚运会的阴霾,在2003年的巴黎世乒赛上一举夺得女单、双打以及混双三枚金牌,将自己的世界冠军头衔增加到17个。此后,关于何时能超越邓亚萍18个世界冠军的“中国纪录”便成了人们最热衷于竞猜的谜题。对于这个话题,王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坦言自己并不十分看重这个纪录:“我究竟拿了多少个冠军?16个还是17个?其实我根本记不清楚,这些都是记者朋友告诉我的。”但事实上,不管王楠是否愿意面对,人们始终都会将她和其他人进行比较。不管她是否感觉疲惫,不管她愿不愿意面对张怡宁的挑战,只要在这个舞台上,她就像穿着那只传说台戏中的红舞鞋,必须不停地旋转跳跃。本次世乒赛,王楠共参加女单、女双、混双三个项目的比赛。如果她与王皓能在率先进行的混双决赛中夺金,她将平了邓亚萍的纪录;假如不能在混双中夺冠军,她将在接下来先后进行的女单以及女双决赛中向超越目标发起冲击。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她与能张怡宁携手摘得女双桂冠,对两人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前者可能平或超越纪录,后者也成为继摘得奥运百金之后又夺得世乒赛百金的选手。

  第三预言:40岁老瓦再掀波澜

  主要对手:施拉格、萨姆索诺夫、吴尚垠实现指数:赛场上的老瓦永远是人们的关注热点,尽管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老瓦早过了运动巅峰期,但高人一筹的执着和天赋却使他屡屡制造出人们难以预料的奇迹。五年前的世乒赛团体赛,他带领佩尔森和卡尔松硬是从阵容齐整的中国队手中夺走了男团冠军。不过,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老瓦却鲜有出色表现,上届世乒赛单打第一轮便早早出局。去年的雅典奥运会,长时间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的老瓦却再次掀起巨浪,单打赛力克马琳、波尔两位顶尖高手跻身四强,双打赛淘汰夺标大热门孔令辉/王皓。老瓦以天才般的演出在世人面前诠释了现代神话,也使他的对手和球迷对这位老将有了新的认识———只要老瓦在赛场上呆一天,就有制造奇迹的可能。从抽签的结果来看,老瓦所处的2/4区可谓是好手如云。老瓦在正赛第三轮将面对萨姆索诺夫的挑战,如能过关,他将面对削球手吴尚垠以及施拉格等选手。不过,正是在不利的困境之中,才越能体会到这位传奇人物老而弥坚的魅力所在。本次上海世乒赛是老瓦第12次出席世乒赛,这位乒坛史上最优秀、最具传奇色彩的选手在黄浦江畔能否书写出新的传奇,值得众人拭目以待。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世乒赛新闻

 

评论】【乒羽世界】【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