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青年军教头直指国青软肋:你们比赛时太散漫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1:53 新闻晨报 |
韩国人坚韧、顽强的性格,就写在朴成华这张脸上。在华美达酒店大堂的一张沙发里,朴成华正襟危坐,严谨、恭敬地回答着记者提问。脸色黝黑的他从来不苟言笑,一双眼睛时而低垂,时而略抬头盯我一眼。那一眼却如利箭一般,直锥人心。 之所以选择采访朴成华,是因为他所率领的韩国青年队已和中青队数次交手,从之前败绩为多,到如今“扭亏为盈”,其间究竟有什么奥妙呢?记者很想知道。但出于礼貌以 及同行间的避讳,朴成华不愿意过多评价已经离开此间的中青队。他给出的,也多是赞赏之辞,不过记者仍可以隐约体会到一点属于韩国足球人的自负。“中国队接连输了三场比赛,我认为主要是客观因素,你们缺的队员太多了,特别是几个关键位置的主力。我看有好几个在亚青赛决赛中担当主力的队员,这一次都没来,所以体现到这次比赛中的问题是中国队防守太差,三场比赛被进了7个球,这个数字是比较大的。”朴成华说。 他认为并不能据此低估中国队的实力,他说:“其实中国队里多数队员个人能力都相当出色,像6号(指卢琳)、10号(指陈涛)、8号(指周海滨),特别是6号,既有控球技术,又有速度,他在比赛场上比较活跃。如果缺席的几名球员回到队里,那么这支球队很可能会小组出线。” 这一番恭维记者并不陌生,之前采访挪威队主教练索伦森时,他也是着力夸奖了中国球员的优秀素质,他称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他的挪威队。可为什么中国队最终还是输给了挪威队呢?索伦森的回答是:“我感觉中国队整体战术不行,队员在场上表现得各自为战,却得不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中国队太注重进攻,却忽略了防守。” 把索伦森的观点复述给朴成华,他略一沉吟,点头说:“是的,我认为是这样的,中国队员在比赛中有些散漫,这种散漫不是指心态,而是指战术。虽然队员也很想赢下比赛,但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展开进攻,相互间配合缺乏默契,就整体战术而言,中国队并不成功。” 这已是朴成华自称“不太客气”的话的全部了,其间流露的观点是,即使韩国队员就个人而言比不过中国队员,但当他们捏合成一个整体,实力就要强过中国队。 “朴周永现象”也让记者关心。一个之前默默无闻的小子,自亚青赛决赛独进两球后一发不可收拾,本次卡塔尔八国赛上更是大放异彩,两场比赛进了五球。可以说,中青队被提前淘汰,朴周永在里面也有“功劳”。 就此询问朴成华,他微微一笑说:“朴周永并不算什么,他不过是我们队里的一个球员,最近他的发挥确实很出色,我想他可能是开窍了吧,但如果他离开了这支球队,恐怕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成绩。”朴成华的话,以实例的形式道出了球星与球队之间的关系,所谓“球星”其实脱离不了整体,特别是一个足球明星,当他离开了球队,可能什么都不是,而球队也得突出并利用球星个人的能力,才能完善整体优势。 在观看韩国队比赛时记者也发现,朴周永在场上非常卖力,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无球跑动,自己给自己拉开空档,利于队友给他传球。无球跑动,在中国足球界已强调多年,但能真正做到的,恐怕没几个人。 记者进一步追问:“韩国队有没有专门培训过朴周永?”所谓“专门”其实就是指“开小灶”,这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不过朴成华回答:“我们对任何队员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们依靠的是统一、科学的训练、管理手段,而不是特殊培养。” 如果把朴周永称作“天才”的话,恐怕很多中国球员不服气,朴周永的天赋可能比不过毛剑卿、董方卓等人,不过,正是朴的勤奋、善学,加上韩国足球的训练手段,才打造出一件利器。 为证明朴成华的话,记者特地观看了一次韩国队的训练,有点感触。 刚到卡塔尔时,中国队在训练的时候充满了欢声笑语,队员和教练相互打趣,工作人员也在一旁玩玩球,这被我们视作“其乐融融”,无所顾忌,正是一支球队追求的境界。不过,在韩国队训练现场则充满了严肃的气氛,除了教练员的喊声,整片场地几乎是沉默的。队员一丝不苟地做着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如果达不到要求,那么对不起,重新再做一遍,教练甚至还会惩罚性质地要求队员多做几次,而后者也毫无怨言。有时也会有队员小声交谈,一旦被教练发现马上遭到喝止。 关于中韩两队训练方面的差异,中青队领队冯剑明也举过例子:中国队在比赛日休息,而在休息日全队仅作恢复性训练,这在中国足球界也是通行的办法,但韩国队无论是比赛日还是休息日,每天早上都由助理教练带着一批替补球员做着力量练习。“大冯”说:“不是一场两场比赛胜负就体现出水平差距,而在这种日积月累的训练中,才说明了问题所在。” 记者也询问了朴成华关于训练安排的问题,他回答说:“我的训练计划半年前就已经制订好了,到时候再稍加调整就可以了。至于类似这种赛会制比赛期间怎么安排训练,我想这些都是常识问题,不应该有什么疑问吧。练,是肯定每天都要练的,至于强度多少,那由教练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据记者了解,本届中青队的多次集训计划,均由守门员教练凑合写成,时间相当仓促,有时仅包含某次集训,包括此次来卡塔尔参赛已属重大热身赛事,但计划也是临时而就。 记者手记 听了朴成华的话后,或许可以回答篇首的问题了。 当中韩两国球员都是孩子的时候,或许中国球员个人能力出色,还能胜之,而随着时间推移,韩国足球科学训练显出威力,已把球队捏合成一个整体,而中国球员水平几乎原地踏步,再要赢韩国队,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们通常说的恐韩症,可以从这里找找原因。 还有一个发现。在中国队和韩国队第一场比赛现场,记者就发现了日本人的踪迹,而日本队身在B组,是否出线是个问题,而A组哪队出线也是问题,可日本人早已开始搜集情报了。直至A组小组赛结束,日本探子始终在记录着这个小组各队情况。 这一点,是不是也值得中国足球学习呢?否则,当我们越来越醉心于改革、留洋的时候,孰不料,我们的两个东亚邻居,早就把我们抛到了后面的十万八千里了。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袁崴(卡塔尔多哈1月2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