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兵败如山倒--记沈家军最后的葬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02日03:11 重庆晚报 | |||||||||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长沙贺龙体育场内的巨型竖状聚光灯光在淅沥的细雨中显得有些斑驳,在“五一”节的夜晚,一群精神和灵魂已经死掉的白衣年轻人葬送了国人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的最后一丝欣慰。天堂在左,长沙在右,从此以后,这支曾被寄予了光荣和梦想的队伍将被牢牢的钉在中国足球的耻辱柱上。 黑夜、中雨、薄雾,韩国队最惧怕的长沙闷热天气没有出现,所有的一切似乎都非
长沙球迷没有沉寂,他们不断为国奥队加油,《歌唱祖国》的气势无疑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然而,赛前最让沈祥福担心的情况发生了:队员在失去了出线可能后,从身体到精神上形成了一种懈怠,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队员想去拼,但往往拼不起来。当开场哨吹响之后,国奥队员的确很卖力的在满场飞铲,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的技战术配合显得是如此的业余和无助。 在贺龙体育场上疲于应付的国奥11个人,已经不再是一支完整意义上的球队,他们像一盘散沙般地用自己仅存的本能在招架,以延缓韩国队的进球时刻。抵抗仅仅持续了44分钟,沈祥福所能施出的任何自救变招,都随着金东进在下半场开始两分钟之后闪电般的进球而变得毫无意义。剩下的比赛都成了垃圾时间,我们看到的只有兵败如山倒般的彻底崩溃。 其实最后时刻韩国人还有扩大比分的机会,球门的横梁成了沈家军的救星——“恐韩症”依旧在继续。似曾相识的《歌唱祖国》,已经被一首非常哀伤的外文歌曲取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叫做悲伤的东西,一支已经失去了灵魂的球队,毕竟不可能创造奇迹了! 有了痛感就要喊,看台上有球迷愤怒的吼出了“国奥队,去死吧!”,其实不用他们喊,国奥队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是需要一个体面的“葬礼”,以此来告慰无数颗为了中国足球而备受伤害的心。 (本报长沙专电)记者王印毅网络编辑:孔祥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