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在球场寻找失落的城市精神

2014年11月02日23:37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11月的第一个周末,北京球迷迎来两场重量级的体育盛宴。周六,北京队在CBA揭幕战中赢下广东队;周日,北京国安[微博]队虽然在中超收官战中被河南建业[微博]队逼平无缘冠军,但留在工体的国安球迷,不同的年龄、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不同的口音,共同举着绿围巾和星光棒,完成对他们球队一个赛季的陪伴。

  在这个越来越扁平化的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趋向陌生和逐利,城市的面目也变得日益模糊、冰冷和千篇一律时,城市里的球场似乎是一个可以寻找失落的城市精神的地方。

  北京的城市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而“包容”似乎就是每个城市诞生的胎记,与生俱来的标签。乡村和城市,是人类开始稳定的定居生活后的场所。由宗族、血缘、姓氏等排他性因素形成的乡村,更像一个封闭的小圈子,而现代文明发端于城市而非乡村,则在于城市足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提供施展空间。城市和城市群形成后,现代社会里人员、资本和物资的自由流动才开始形成。

  这些年,经常在网络论坛里看到球迷在一场比赛后互相指责谩骂的声音,动辄便拔高到城市和该城市里的人如何如何的程度。不过,讽刺的是,那些攻击别的城市的球迷,其祖上几代却有可能来自那个城市;而在一个城市生活的外地人,也可能因为支持这座城市的球队,潜意识里会对这座城市有归属感。

  印象最深的两次看球经历,一次是2008年在上海虹口,另一次是2012年在北京工体。虹口那次,是在上海申花[微博]的蓝魔拉拉队的看台上。比赛中,“蓝魔”们不停地在高声歌唱,用上海话、普通话、粤语和英语把申花队歌和其他流行歌曲唱了个遍,甚至还无厘头地唱起了《冠军属于曼联[微博][微博]》。当时坐在笔者身旁的两个年轻的“蓝魔”,用熟练的上海话在交谈,他俩是标准“第二代”上海移民。

  工体那次是买的散票进场,没有坐在铁杆球迷区里。身后坐着一家三口,家长戴着国安的绿围巾,四岁大的儿子穿着国安的球衣。比赛中,球场此起彼伏地响起了“工体式加油”(俗称京骂),身后的小男孩先是问他爸爸“那些人在说什么呀?”然后就忍不住亮出稚嫩的童音一起喊“加油”,惹得坐在这片区域的人一阵哄笑。后来问这一家三口来自哪里,爸爸笑眯眯地说:“我们是新北京人。”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追梦者。在NBA沦为弃儿的马布里[微博],却在北京找到归属,成为这座城市的英雄,受到相似礼遇的还有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马季奇[微博]。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将对进入北京国安一线队的优秀球员实行人才引进政策,解决其在北京的户籍。在北京户口稀缺的今天,这无疑又撩拨着不少人的心弦。

  体育比赛和球场文化的包容情怀和团体凝聚力,契合了急速城市化过程中逐渐失落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原子化个体来说,走进球场与周围的人一起摇旗呐喊、鼓掌欢呼,更能直接地感受到城市于“我”的意义。

文章关键词: 工体北京队上海北京体育评论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内蒙冤案受害者母亲:上访9年定有包青天
  • 体育中超收官恒大4连冠 里皮卸任 大连降级
  • 娱乐警方证实胡东吸毒 尿检呈冰毒类阳性
  • 财经我国四大银行排全球最赚钱公司前8位
  • 科技三星推两款中端手机应对中国厂商
  • 博客日本“暴走”少年飞驰而过的青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家长吐槽:一年30万送孩子到美国打游戏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