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24日体育专电题:“暮气沉沉”该向“朝气蓬勃”学些什么?
新华社记者王集旻
就像很多动画片是拍给成年人看的,就像很多绘本是给大人读的,青奥会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老少咸宜,某种程度上,青奥会是拍给成年人的青春励志大片。
有一篇讨论“80后”暮气沉沉的评论曾在去年引起广泛关注,有人质疑,有人反思,但不管怎么说,这篇评论的确戳中很多“80后”、乃至“70后”的痛处。
在南京青奥会的比赛现场,青春洋溢,朝气蓬勃,从运动员到志愿者,那些年轻的面庞、那些欢笑与眼泪,让所有“80后”和“70后”动容。所有来看比赛的大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问一声自己:我们还能像孩子们那样敢爱敢恨吗?我们还能像他们那样充满青春与斗志吗?
尚不满15周岁的中国体操运动员王妍使用成人组动作参加个人全能赛,多次失误,错失奖牌,而在随后的跳马比赛中她仍然敢于挑战全场最高难度系数,勇夺冠军;法网青少年组冠军、俄罗斯女孩子卡萨特金娜与女双冠军擦肩而过,赛后和教练抱头痛哭,以至于无法接受采访;菲律宾姑娘德尔迪奥在铁人三项比赛中倒数第一,面对镜头她仍自豪地说,“我代表国家来到南京,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誉。”
72岁的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席比蒂感叹,年轻运动员的活泼与激情“自然天成”、“未受污染”,并建议成人运动员“学习、或者说重新学习这种久违的欢乐”。
青奥会的这些人和那些事,确实令人羡慕和反思。
从校园踏入社会,绝大部分成年人都会感觉在现实面前碰壁,想当初的万丈豪情,到头来壮志未酬。广大的“80后”和“70后”纷纷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加上住房、教育等现实问题的围剿,试问大人们还能在工作和理想上分出多少精力?
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唤起群体性的怀旧,而对于校园生活和青春的向往,只能证明社会中生代对于现实的不满。青春真的只能用来怀念吗?以体育为例,在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他们可以打篮球从下午一直打到晚上熄灯,而进入社会后,明明更需要身体健康,却宁愿玩手机、泡酒馆,也绝少拿起自己心爱的篮球。臃肿的身体,扭曲的腰椎,他们心里明白症结在哪儿,却缺乏行动力。那些呼唤孩子们“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大人们,他们每天运动一小时了吗?这可真是绝妙的讽刺。
南京体育学院的“80后”老师宣正林是南京青奥会的志愿者。他不认同“暮气沉沉”的评价,但也坦诚这一代人的确在思想上出现了懈怠。“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确实安于现状,不敢尝试,因为怕万一失败,无法应付。从这点上看,我们缺乏‘90后’敢打敢拼、敢于尝试的心态。”
一位媒体界前辈在一次讲课中谈到,从业五年到十年的时候,可能是个坎儿,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逐渐消磨掉斗志,工作上流于应付,业务上失去了好奇心,最终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疲惫和能力不足,最终会让个人、甚至企业遭到淘汰。
所有遭遇事业与生活瓶颈的大人们,你们应该来青奥会看看。青奥会虽然是孩子们的大聚会,但大人们也同样可以获取灵感。
吴希希是一位“90后”志愿者,她的经历会让所有对“90后”产生傲慢与偏见的大人们感到敬佩、乃至羞愧。年纪轻轻的吴希希,这两年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但她学习从未放松,考取了南体的研究生,还开了一家网店,经济上实现了独立,未来还计划考取英语口译证书。“既要爱情,也要面包,生活总是充满希望,也充满梦想,我也相信吃苦是福,”吴希希这样说。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先贤纪伯伦的告诫如雷贯耳。所有的“70后”和“80后”们,我们还没有走太远,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我们依然拥有激情,只是需要重新唤醒。
正如电影“致青春”里所言:为青春永垂不朽干杯!(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