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曾经说过:“在百米决赛中,我们能站在起跑线上就非常了不起。”去年,张培萌险些闯入世锦赛决赛,在莫斯科以千分之九秒的差距与决赛擦肩而过。但仅仅时隔半年之后,另一位中国飞人就代表中国第一次站在了世界60米平跑的决赛跑道上。来自广东的小个子苏炳添,就是这一历史的缔造者。虽然以千分之三秒错失奖牌,但是苏炳添依然创造了历史。
无需再纠结苏炳添0.147秒的起跑反应时,电光石火般的瞬间无需再回顾。苏炳添这次60米决赛给人带来的依然是震撼,依然是轰动,依然是关于“人种论”的探讨。
客观地说,长期以来中国田径与田径强国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源在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田径主观上的禁忌和障碍没有破除,“人种论”的迷信在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禁锢、困扰着中国田径的发展。而正是由于“人种论”的存在,中国田径一直笼罩在其阴影之下,以至于中国田径在世界大赛中落后群雄被认为是身体条件的必然结果。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想法愈发成为我们自己丧失信心,不思进取的借口。
但是,创造过诸多辉煌的中国田径又有何必要自卑、退缩、胆怯呢?此前,中国人认为黄种人直道取胜的可能性太小,难度太大,但是当刘翔横空出世,获得110米栏奥运金牌随后又创造世界纪录后,大家觉得男子短跑不再是一个禁区。也许又有人质疑,刘翔是个天才,跨栏又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与百米毕竟不同,但张培萌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现在不光是张培萌,苏炳添也回答道:中国选手即便身材矮小,在短跑项目也能建立特色。
去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接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说:“田径作为体育的基础大项,虽然有一定的人种因素,但不是绝对的,要努力搞上去。”这句话语句虽短,却一针见血:人种是无法否定的因素,但又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田径水平能否提高,其决定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客观的身体条件。
信心比黄金重要。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体育自2000年以来一直稳居奥运金牌榜的前三位。我们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只要跳出老的思维和条条框框的限制,加强项目规律的研究,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推动国际化的交流合作,中国田径绝对可以创造更多奇迹。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