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把足球交给校园是理念变化

2014年03月05日16: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体坛论语

  解决足球青训多头管理的肠阻塞,许家印的提议是颠覆性的。这是要求足协放权,把青训培养交给教育部门,足协由主管部门变成服务机构,在青训培养上要“把脚收回来,把手伸出去”,在师资培训、竞赛组织、注册登记等方面为教育部门服好务。

  在校园里开设足校与在足校里开辟校园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让有兴趣和有特长的学生在学习之余接受足球训练,这好比在学校里开设的奥数班和双语班。后者就是恒大[微博]皇马[微博]足球学校,它把全套精良的师资力量引进来,但文化课还是足球的附加值。

  过去的足校或者业余体校,足球运动培养是主体,而教育是附加值。所以,学习好的孩子,家长打死也不会让孩子踢球的。如果按照许教授的提议,校园里的足校,足球只是作为一项孩子感兴趣的专项技能,就像钢琴、舞蹈和书法,哪位家长还会拦着孩子踢足球呢?

  在中国的校园里,孩子虽然都是先念书后踢球的,但踢上了球的就不念书了,念上了书的就不踢球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踢上了球,你就进入到了体育系统通道,当职业球员赚大钱,或者凭借踢球的一技之长找份体面的工作;念书是在教育系统通道中成长,小升初、中考、高考直到大学毕业。

  业余体校是孩子可以踢球不念书的地方,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书念不好后,就干脆破釜沉舟练体育,家长也是迫于无奈,希望孩子今后能有个柳暗花明的未来。

  业余体校其实是专业体校,虽然孩子小的时候还是半天文化课半天训练,但到不了十几岁,文化课就剩下一周几次了。碰上冬训和春训,或者参加全国比赛,文化课就彻底消失了。

  业余体校是脱离教育系统的纯体育部门,后来向教育系统申请“贴牌”,搞个中专或大专,有了文凭的发放,体校不但能吸引来孩子,也为那些练不上去的运动员解决一些出路。

  把青训给谁,不是权力的争夺,更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我们要在教育和体育理念上的一次理清。足球的教育属性和足球的竞技属性,在校园的学期每个阶段如何配重,在年龄成长阶段如何调整重心,这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面对的课题。

  ·戴春光·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血色昆明:29条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
  • 体育CBA马布里31分阿联27分 北京主场胜广东
  • 娱乐张国立:我们拍《纸牌屋》肯定通不过审查
  • 财经北师大教授:楼市调控应转为防范房价下跌
  • 科技热播韩剧《星你》捧红社交应用LINE
  • 博客医生:昆明救治伤员所见所感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委员提议公务员加薪挨万人骂工资4000
  • 育儿人大代表建议对弃婴罪分类制定处理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