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CBA体测为形式主义买单

2013年10月23日15: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知错不改,那是态度问题。把错的当对的,那就是愚昧。

  原以为,篮协对体测是知错不改,碍于领导的面子,或者长官意志。其实,我搞错了,把央视请来接着搞直播,哪有把明知道是错的事情广而告之的呢?对于篮协搞的体测有争议,这是事实,但利与弊的天平,因为篮协这个重重的砝码加载,弊被忽略到最小。设想一下,如果现在在中超也搞体测,足协是不是要被唾沫星淹死。干过再多的荒唐事,足协也不至于荒唐到重启体能测试,尽管中国足球水平每况愈下,排名接近破百。因为当年的12分钟跑、折返跑和后来的YoYo体测,都被盖棺论定是谬误,如今已成笑谈。

  体能测试是教练和体能训练师监控训练量的一种手段,它怎么能成为CBA[微博]上岗证的门槛呢?

  体测为什么在中超已经没有了市场?因为各队都配备了体能教练,或者像恒大[微博]这样更专业的体能训练师。CBA各队现在也请了体能教练,而且大部分来自美国,只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是打短工的,有的球队为了省钱,只在夏训的联赛准备期与体能教练签订一个短暂的合同。而像王治郅这样的老队员,还有易建联[微博]这样有过NBA经历的明星级球员,还有效力CBA的大牌外援,都有自己御用的体能训练师。这些负责体能训练的教练也搞测试,但这个测试不是考试,而是为了采集数据,量身定做训练计划。像恒大的著名体能训练师高迪诺有很多测试花样,通过测试之后把球员分组,然后为每一个球员按自身测试情况做不同的训练安排。即使跑步,也绝不是所有人都跑同一距离。

  显然,体能测试是流动的、跟踪的、不间断的,它为每个训练周期、每天训练、甚至每堂训练课提供科学依据。篮协过关考试的体测,显然严重背离了体测的宗旨,各队不得不在备战期分割出专门的时间段来应付考试,有个别困难户还要请来田径教练进行专门训练。这很像当年的足球体测,体能教练解决不了12分钟跑和折返跑达标问题,辽足请来了马俊仁,尽管是老兵满营,那也是全员过关。这样练出的体能,这样考试考出来的体能,对足球何用?对篮球何用?

  篮协每年搞体测,人力物力没少搭,钱也没少开销,但都为形式主义买了单。如果能把搞体测的精神头用在为CBA球队服务上,即派专业科研人员或体能顾问下到基层运动队,给教练组按时提供球员的体能监控数据,同样是为了提高中国篮球体能训练水平,这个方法是不是更好,更易于被球员和球队接受呢?

  戴春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