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闭幕、上海大师赛开幕,一个是与印第安维尔斯
公开赛、迈阿密公开赛和马德里公开赛并称“四大超级赛事”,一个是ATP[微博](世界职业男子网球协会)世界巡回赛中等级最高的赛事,近段时间,网球运动的关注度被再次拔高。中国有能力举办F1,但是否能举办网球大满贯赛事?这个猜想看似大胆,却极有可能在未来变成现实。
优势:关注度、参与度十年中网,已可与四大满贯媲美
十年中网,在今年得到了一次井喷式的展现。无论是赛前的宣传还是比赛的精彩程度,都绝对不亚于已经结束的四大满贯。这也使得中网在问世之初,主办方就曾喊出“向大满贯迈进”的口号,显得更加有力。
作为亚洲范围内规格最高的综合性国际网球赛事,中网一路走得异常坎坷。1993年首次举办,却在1998年被撤销。之后,随着网球在中国的开展程度不断壮大,李娜[微博][微博][微博]率领的一批中国面孔开始频频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这让中网又在2004年恢复举办,并在次年被列入ATP和女子WTA[微博](世界职业女子网球协会)的二级巡回赛。随后的岁月里,中网不断在硬件和宣传上加大血本,这样的付出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2007年,男子赛事升级为ATP500赛事,而到了2009年,女子赛事更是升级为皇冠赛事。
赛事的成功升级让中网关注度迅猛提升,2009年中网吸引了当时WTA前十名选手全部参加。这样的参与度也只有四大满贯能比肩,而伴随着2011年钻石球场的横空出世,中网在硬件上的突飞猛进,已经完全可以和四大满贯相媲美。
不足:男子赛事级别低上海大师赛,弥补中网软肋
大满贯赛事需要什么?巨额奖金、巨星阵容、赛事赞助、中央球场、网球文化……本届中网,观赛人数超30万人次已是毫无疑问。此外,门票收入还创下2500余万元的新高,而经营收入、电视转播收入等方面更是不断创造高峰[微博]。如此有大满贯赛事的实力,中网却有一个致命伤:男子赛事级别低。
只是ATP500的中网男子赛事,让许多男子网坛名将都对中网望而却步。本届中网,ATP前10名选手来了6位,是十年中网里最多的,虽然是美网决赛选手小德与纳达尔会师决赛,不过从整体比赛过程和精彩程度来讲,绝对大大减分。另外,因为每年的上海大师赛都紧跟中网,所以一些选手即使参加中网,也只是当做热身和提升自己影响力的平台,对比赛本身的重视程度一般。这也有了每年中网外界关注的只是女子赛事,甚至还有一些不太关注网球的体育迷以为,中网只有WTA赛事。
而作为亚洲唯一ATP最高级别的上海大师赛,则得益于上海十多年来网球市场的逐渐成熟。尤其是在2009年之前上海曾连续五年举办ATP世界巡回赛的年终总决赛,更是让上海大师赛在诸位球员心中有着很高的口碑。
>>未来预测
上海大师赛+中网公开赛=第五大满贯?
目前,同时具备举办大满贯和ATP1000赛资格的国家并不多,在中国已经有了上海大师赛的情况下,将中网打造成大满贯赛事也具有相当的难度,不妨做个设想——将中网女子赛事和上海大师赛相结合,无疑在冲击第五大满贯的道路上将更具冲击力。不过,这样的美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并非说说那么简单。
在大满贯赛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巨额的奖金。四大满贯的单打冠军奖金全部都在200万美元以上,而中网女子单打冠军为86万美元,上海大师赛冠军仅有不足62万美元。并且,如果和其他“四大超级赛事”对比,中网的个人奖金也仅排第三,总奖金更是被男子赛事拖了后腿。
如果说奖金的高低是根据赛事级别来衡量的话,那一些软实力上的欠缺更是让中国举办第五大满贯赛事之路,显得颇为艰难。四大满贯中,最年轻的澳网[微博]都有109年的历史,而网球盛行的英国所举办的温网更举办了137年之久。相比较,10岁的中网显得多少有些稚嫩,即使拥有了钻石球场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中央球场,也需要时间和环境去熏陶网球的开展与发展。
中网的十年历程,不仅代表着一项赛事的开展,更充分体现出网球在中国的发展。在这十年里,中国网球所呈现的趋势和未来,已经让世界清晰认识中国的潜在实力。为何中网男子赛事迟迟未能升级ATP1000,或许跟上海大师赛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升级WTA皇冠赛事,跟李娜、郑洁等中国金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此对比来看,中国男子在世界网坛上的表现的确略显逊色。不过,如果以过去十年的发展速度做一个节点,那么,中国网球的未来十年形势定会一片大好,第五大满贯定居中国,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实习记者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