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有正能量就是进步

2013年09月12日11:31  北京青年报

  马娇[微博]弃赛救人,王晓理背着成淑[微博]退场,吴佩伦扛着自行车走过终点……当一个个小碎片最终汇集成一种力量的时候,全运赛场上的“正能量”也就无法回避。印象中,过去的全运会除了选手们在赛场上斗得你死我活,鲜有“正能量”事件发生,而本届全运会能出现这么多的“正能量”已经可以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体育的本质就是希望通过竞技这种方式,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但很可惜的是,当全运金牌的效用被一点点地人为放大之后,体育的“正能量”功能也被迅速地弱化了。全运赛场上,人们经常看到黑幕、罢赛、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而那些正常结束的赛事,也大多被外界视为一种在高危环境下的“平稳度过”。没人知道全运赛场上有多少颗“定时炸弹”?自然也没有人知道“炸弹”们会在哪里引爆?于是,躲在角落里,像看戏一般等着观看这些“炸弹”被引爆,甚至已经成为大众观赏全运会的一种普遍心态。过去,“负能量”彻底摧毁了“正能量”。

  但在这种“正能量”几乎无立锥之地的状况下,本届全运赛场能出现如此之多的“正能量”,不得不让人细细琢磨其中的缘由。当中国竞技体育在高速前进当中,甚至已经在前方找不到更明晰目标的当下,中国运动员的内心也正在深刻地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如前辈那样“讷于言语”,更愿意向外界吐露自己的心声,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大众,他们也更愿意成为真正体育精神的实践者。

  值得注意的,这些完全是一种自发行为,否则在竞争无比残酷的全运赛场中,也不可能出现这么多感人的事件。大众都在呼吁全运会的变革,国家体育总局面对困局同样一筹莫展,但本届全运会上“正能量”的频频出现却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丝变革的希望。只有运动员自身体育价值观先改变,才能给其他的变革提供一个基础,而频频出现的“正能量”正是运动员价值观悄然改变的一个信号。文/本报记者 杜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