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重返奥运,本应庆幸,但项目负责人的冷漠和全运会比赛的不专业,却很令人不解。主管官员应该为流汗流血的队员、教练负责,像“爱惜羽毛”一样好好珍惜这个失而复得的项目。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摔跤重回奥运大家庭,原本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在全运会摔跤比赛中,除了基层队员和教练,看不出主管部门有任何珍惜这一机会的迹象。这样,不仅伤害了摔跤这一古老项目,还有可能一步步砸掉那些一线队员、教练的饭碗。
昨天是摔跤项目最后一个比赛日,又碰上重返奥运的话题,因此,赛场上去了不少记者。总局举摔柔中心摔跤部部长、中国摔跤协会秘书长董生辉是个不错的采访对象。开赛前,记者试图采访,他以比赛即将开始为由婉拒。赛后,包括央视在内的十余家媒体在场边守候,董生辉称给裁判送点资料马上回来,并嘱咐记者“你们别走”。
40多分钟后,董生辉仍未露面,工作人员称他在开会。因馆内灯光暗淡,记者们只能去会议室外的通道处等候。不一会儿,便有工作人员出来驱赶。几分钟后,董生辉出来,不耐烦地让记者们回馆里等着。央视记者试探着问,已经等了一个下午,会议何时结束能否给个准信,董生辉有些不高兴了,“不采就赶紧走,跟谁求着你们采访似的。”
其实,董生辉的态度和摔跤场的每一处细节,在本质上相当吻合。比赛首日,摔跤场没有正式混采区。到昨天结束,除了混采区有临时打印的“混采区”字样外,场馆内外见不到任何指示。这还不算,混采区设置奇特,路远且偏,需要从运动员入口处进——媒体证是进不去的,只能由志愿者带路。正常情况下,等记者看完比赛,回新闻中心找到志愿者赶到混采区时,队员已经上大巴了。
这样的设计,完全就是不让摔跤项目走向世界的节奏。
跟基层队员、教练们聊天,摔跤重回奥运会,他们都很高兴。若有一天,摔跤真的没了,他们的饭碗也就没了。董生辉不同,换个部门,可以继续做官,他不会为生计犯愁。作为管理者,更重要的职责是为所负责的项目服务,对所负责的项目从业者负责,而不应板起面孔,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孙海光 新京报体育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