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在南京落幕。笔者采访过太多的各种国际性赛事,也许很多记者都会觉得亚青会没什么意思,如果仅从体育竞技角度出发,的确如此,但本届亚青会,让人感到了一种新时期亚洲青少年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开放,或者说一种坦然,这远远超越了体育竞技的本身,也让这样的赛事不再索然无味。
与其说是赛事,不如说是青少年的一次人生成长经历,或者说是一次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尤其在亚洲各国青少年中间显得那么可贵。在女子花剑个人决赛中,中国选手陈情缘以15比12战胜日本选手宫胁花纶,获得金牌。在女子篮球决赛中,中国队以16比10战胜中华台北队,获得金牌。赛后她们的话语是以前我们众多记者从未听到过的言语,那是什么呢,那是面对镜头的侃侃而谈。以前的中国运动员刚出道时,面对镜头开口说话都是一关,如今平均年龄16岁的青少年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些“96后”孩子与以往的印象完全不同。
与亚洲其他国家一样,如今中国年轻运动员的家人也会亲临赛场助威,亲情融合在赛场氛围之中,孩子们结束比赛后,都会说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爱,感谢父母的关爱。即便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来自体育专业学校,但面对如今的世界变化,孩子们很快适应了这个时代发展,并拥有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时代改变了,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很快,在体育竞技之外,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和爱好。而且,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充满了个性,在竞技舞台,他们有眼泪,有挫折,有痛苦,在这里孩子会感受人生的起伏跌宕,会学会如何面对人生困境。这恰恰也成为许多孩子喜欢体育竞技的原因之一,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管比赛结果如何,他们的确是自信和开放的一代人。
本报记者 孔宁 J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