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18日体育专电题:亚青会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李劲峰、詹婷婷、王恒志
来自亚洲各地的2400多名青少年体育健儿,正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上展开竞技。这是一个将亚洲青少年团结起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舞台,那么亚青会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远?
场内带动场外享受运动快乐
在父亲陪伴下,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周宇琨,15日傍晚在五台山体育中心现场观看伊朗对阵中国香港队的足球小组赛。“这些哥哥们踢球特别厉害,以后我也要多点时间踢球,好参加比赛,”10岁的小宇琨这样央求父亲。在父亲同意后,小男孩高兴地跳了起来。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南京的孩子们因为亚青会的举办,假期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五台山体育中心媒体运行负责人陈华告诉记者,本着自愿原则,南京市各中小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免费到场观赛,连日来足球比赛每场都能吸引上万名观众。
同处青春飞扬的年华、同样稚气未脱的脸庞,比赛场上年轻选手们挥洒汗水、顽强拼搏;观众席上孩子们齐声喝彩、跃跃欲试。亚青会赛场内这一幕幕充满青春活力的场景,散发着体育竞技独特的魅力,好似一块磁铁吸引更多孩子参与到快乐体育中来。
与4年前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亚青会相比,本届比赛项目设置有较大变化。首届亚青会上的保龄球、沙滩排球、帆船3个项目被取消,羽毛球、击剑、高尔夫、手球等10个项目被纳入,加上原有的射击、田径、篮球、游泳等6个项目,构成本届亚青会比赛项目总体格局。
关注亚青会的安徽省体育局青体处长赖恺仡认为,本届亚青会比赛项目,在亚洲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照顾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与优势,如东亚青少年擅长的跆拳道、柔道,南亚青少年喜欢的壁球、手球等,将这些运动项目汇聚在亚青会上,有助于吸引更多孩子参加运动、感受快乐。
“舶来”项目受追捧城乡冰火两重天
亚青会上设置的竞技项目,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远?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发现,暑期各地的游泳馆、足球场、网球场等场馆里满是孩子们锻炼、嬉戏的身影,而击剑、壁球、跆拳道等“舶来品”项目也受到“90后”、“00后”的追捧。
“学击剑、当‘佐罗’”。很多城市都有了击剑馆,握剑、屈腿、挪步,孩子们在一片“刀光剑影”中有攻有守,有模有样。虽然学习击剑的装备和培训费用需花费数千元,但仍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学习这项起源于欧洲的“贵族运动”。
送7岁孩子在武汉体育馆练剑的市民刘先生说,练击剑、壁球等国际流行的运动项目,孩子有兴趣,也显得很时尚。
相较于城里孩子锻炼“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村孩子大多只能窝在家中,与亚青赛场上的竞技项目无缘。
家住安徽东至县农村的16岁中学生刘超说,自己最爱看电视里的体育比赛直播,也会关心亚青会的比赛消息。“但对我而言,能够参与的体育运动,最多只是把桌子拼起来打乒乓球,”刘超说,暑期到父母打工所在的杭州,看到城市孩子的课外体育生活,令他有说不出的羡慕。
由于缺乏运动场所,农村的孩子们往往会在河塘、江河里游泳,因缺乏安全保障,事故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6月以来,全国各地农村就有上百名中小学生溺亡。
湖北省崇阳县沙坪镇东关小学校长甘亚平说,“担心学生安全,我们暑假都过得提心吊胆。”
弘扬奥运精神共同健康成长
与青奥会相伴而生的亚青会,是一个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通过参与竞技和文化交流活动,激发和培养年轻一代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舞台。本届亚青会在南京举行,也引发社会各界对发展青少年体育文化的关注。
出席亚青会开幕式的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要通过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享受体育的快乐。而运动场馆的科学布局、开放利用,更需要各地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差距,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在谈到举办亚青会的意义时强调,举办亚青会要起到示范作用,让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未来树立榜样。
南京亚青会在筹办期间就考虑到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青少年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唯一新建的橄榄球场位于南京江北的奥体公园,这里赛后将成为全民健身场所,远离主城区的孩子们有了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地方。
在亚奥理事会帮助指导下,南京组委会通过多种途径,使当地中小学与4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结成“同心结”学校,利用网络、视频、博客等形式,增进交流,学会欣赏和分享。
亚青会新闻宣传部部长丁铭说,我们要抓住举办亚青会、明年举办青奥会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以体育文化为舞台,弘扬奥运精神,拉近亚青会与更广大青少年朋友之间的距离,“就如亚青会所倡导的一样,让更多青少年能在体育运动中收获快乐,释放青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