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中国三大球的体制死结反思

2013年08月11日15:12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智新

  中国男篮惨败中华台北,引起的篮坛及体坛的震动,更甚于中国男足1:5负于泰国,人们已经感觉到,中国三大球运动前景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家队层面足球篮球的惨败,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2008年北京和2012年伦敦,中国的奥运战略、金牌战略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但与此同时,三大球运动迅速下滑的趋势却覆水难收。以2012伦敦奥运会为例:中国男篮一战不胜,排名垫底;中国女排[微博]和中国女篮双双无缘奥运四强;中国男、女足和中国男排则在预选赛就被淘汰出局。奥运会高歌猛进的光环下,三大球的无声坠落多少被忽视,直到溃败发生,才显得振聋发聩。

  奥运战略、金牌战略的牺牲品

  中国奥运战略、金牌战略的成功,反而让三大球成了牺牲品。国家体育局和各省份优先发展的是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而人员众多、投资大、周期长的三大球成了最不受待见的。

  国家体育局也并非没有意识到金牌战略的局限性,因此规定了在全运会上,一枚金牌算两枚的政策,即便如此,三大球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仍然远远是倒挂的,这笔简单的账谁都会算。

  2013年辽宁全运会,中国体育局更是史无前例地推出了“123、321”奖牌分配体系,即三大球冠军获金牌3块、亚军获金牌2块、季军获金牌1块;第四名获银牌3块、第五名获银牌2块、第六名获银牌1块,第七名获铜牌3块、第八名获铜牌2块、第九名获铜牌1块。按照这个分配原则,三大球将产生72枚金牌,216枚奖牌!即便是田径、游泳这样的金牌大户,金牌总数也分别只是在二三十枚左右,三大球将成为辽宁全运会上令其他项目难望其项背的第一金牌大户。

  但这样规定的效果会如何呢?三大球是一个周期长达一二十年的“长线运动”,即便各省份为了全运金牌去重视三大球,也只是会重视眼前的成绩,而不会去从青少年抓起。疯狂的金牌数,只会催生新一轮的急功近利与各种猫腻。

  半职业化、伪职业化贻害无穷

  在奥运战略推行的同时,国家体育局为三大球开出的药方是推行职业化。

  一方面三大球投入大、产出小、周期长,另一方面三大球受关注度程度高、影响地域广、对企业赞助合作吸引力大。因此走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是有其合理性的。中国足[微博]球在1994年、篮球在1995年、排球在1996年依次实现了所谓的“职业联赛”。但三大球之所以面临现在的窘境,不是职业化的问题,恰恰是不够职业化、伪职业化的问题。

  号称职业化的同时,中国体育局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放弃对三大球职业联赛的主管主办,管办分离喊了多年依然没实现,导致三大球职业联赛实行了近20年的时间,还是说职业不职业、说市场不市场的怪胎,市场化最差的排球联赛,甚至至今还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转会。两只脚分别被捆绑在行政管理和市场经济中的三大球联赛,摔跤是迟早的事情,怎么可能健步如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