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做慈善,中国球员待升级

2013年07月04日09:14  北京晨报

  “慈善”二字来自于《魏书·崔光传》,“ 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指的是对他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它其实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

  以慈善为名的慈善赛就是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募集善款和捐赠物,将关怀他人这一目的变成现实。国外很多运动员都会举办类似的比赛,他们通过这一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以梅西、卡西以及纳达尔为例,他们的慈善赛并不是一次两次的偶发行为,而是系统地、有延续性的赛事。

  相比之下,中国体育界的慈善行为虽然也不少,但都是星星点点,影响力也没有这么大。一方面是中国慈善事业本身起步就晚,另一方面是运动员虽然有心,却缺乏专业的帮助。

  2010年中网结束后,李娜[微博]把个人奖金全部捐给玉树地震灾区。而在当年7月,她还亲自前往玉树地震灾区进行探访。“我们去了一个有50几个孩子的孤儿院,那里的条件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但是没有空调,冬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

  羽毛球[微博]“全满贯”得主林丹也多次出现在各种慈善晚会以及地震灾区当中,他不但捐款,甚至还拿出自己在奥运会夺冠时的球拍和球鞋进行拍卖。去年10月,陈一冰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参加慈善活动的照片,“昨天晚宴共筹得人民币809万8700元,可以帮助到9000名孤儿。”

  在帮助他人方面,这些中国体育界的领军人物都已经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但从目前来看,他们只能是将自己的个人所得和物品捐赠出去,靠的都是一己之力。而真正的社会慈善则是需要全民动员,或许在未来他们也可以通过和专业机构联手做慈善赛或者其他更大型活动,以自己的号召力来带动粉丝投身其中。对于他们来说,那将会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而对整个社会来说,则会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正能量。

  晨报记者 葛晓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