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不可复制的巴西足球

2013年07月02日10:29  东方早报

  编者按

  1950年世界杯决赛后时隔63年,巴西终于又在家门口迎来世界大赛决赛,志在必得;西班牙“无敌战舰”自2008年至今横扫全球,但成名以来从未与巴西队交手。此次借联合会杯决赛之机,江湖两大高手终于相会。但精彩的对决并未出现:巴西队开场2分钟就破门,用了50分钟就以3:0终结了西班牙创纪录的29场不败神话。余下的40分钟,马拉卡纳球场7.4万球迷放声高歌,一刻不停,曲调有很多种,但歌词只有一句:“内马尔!内马尔!” 在这场万众期待的巅峰对决里,制造无数杀机的桑巴10号配得上全场的顶礼膜拜。

  追忆

  一边是在过去几年创造了足球史上最辉煌时代之一的队伍,另一边则是世界足球一百多年历史上最辉煌的球队,一场想像中旗鼓相当的比赛,最终以一个从比赛场面到最后结果都一边倒的方式结束,未免令全世界球迷大跌眼镜。在被誉为足球圣地的马拉卡纳大球场,五届世界冠军巴西用了不到50分钟就以3比0的比分宣告了比赛进入垃圾时间,将哈维、伊涅斯塔和卡西利亚斯赢得职业生涯全满贯的梦想付之一炬。赛后,卡西的话也许代表了众多西班牙足球人的心声——尽管这不是世界杯赛,但是失败依旧让人痛苦。

  从过去几年直至今日,如何在国家队层面上技术性击倒西班牙,成为了国际足坛广泛的议题。西班牙足球在将自己利用短传风格引导比赛的方式发挥到极致后,足以令后人高山仰止的辉煌也纷至沓来。但是西班牙这段光辉岁月的轨迹,从未与近年来有些低迷的足球王国巴西有过交集,不免令人有了想像的空间。马拉卡纳的决赛之夜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这支年轻但才华卓越的巴西队,以自己的方式技术性击倒了西班牙,也让过去几个月内因为战绩不佳而饱受质疑的“五冠主帅”斯科拉里解脱了。

  也许这届比赛会让巴西人被很多看客重新视作足球界的榜样,但是这个榜样因为根植于巴西足球独树一帜的传统,从而对于其他任何球队来说都不可复制。如果说西班牙、意大利、荷兰,蕴含着大量值得研究分析、甚至是加以吸收的理性成分的话,巴西的足球方式则完全体现在他们无法比拟的个体技术能力,以及基于这种个体技术能力而形成的奇妙默契,所以让人有种难以模仿之感。

  在2002年斯科拉里率领3R的巴西赢得第五座世界杯之后,克鲁伊夫的那番评论其实直到现在依旧适用——巴西的夺冠对于其他球队来说不具备任何借鉴意义,因为没有其他球队有巴西的技术天赋去完成这种特殊的战术。尽管如今的巴西尚未如世纪之交那么天才遍地,但足球王国依旧拥有着让绝大部分国家队都无法企及的技术天赋——只要想想这场决赛,巴西中前场球员利用出色的脚下技术和出众的身体条件,用一种看上去有点简单粗暴的方式就在西班牙半场成功赢得大量1/2球。这些便是其他尝试学习巴西的球队无法完成的任务。

  斯科拉里不同于已故的艺术足球大师桑塔纳,他的足球无时无刻不显示出一种极度审慎和功利的用心;然而“大菲尔”的执教风格亦不同于在2010年世界杯铩羽的邓加,他的足球尽管强调整体和战术纪律,但依旧留给真正的天才球员以足够的空间——如2002年的3R,以及如今的足球金童内马尔,而这些足球天才也会用足球场上美妙的灵感火花,让斯科拉里对他们的信赖开花结果。

  在足球已经步入工业时代之后,只有他这般明白桑巴足球核心竞争力的功利主义大师,才是巴西足球重铸辉煌最好的领路人。

  在距离世界杯开幕还有将近一年之际,志在本土夺冠以完成六星之梦的巴西,依旧有足够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内马尔,在登陆欧洲足坛之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完善自己的进攻技术——这届赛事中,他作为巴西实际上的进攻核心,让进攻态势豁然开朗,但锐气有余,狠辣稍显不足。

  相比之下,西班牙在这场决赛中还是体现出在陌生足球环境下很强的不适应性,尤其是巴西队这种踢法在马拉卡纳主场山呼海啸的气氛下,展现出对于对手心理的威慑力。在2008年至今西班牙足球统治世界足坛的历程中,球队每每遇到拉美球队时所表现出的挣扎,都更甚于同来自欧洲的那些对手,比如2010年世界杯小组赛上曾经一度被智利队压得无法通过半场,淘汰赛中也陷入过与巴拉圭的苦战,以及在大量的友谊赛面对拉美强队时,由于脚下的优势被无限缩小,而导致自己面对欧洲对手时占优势的传控能力很难得到维系。

  当然,西班牙这个赢得众多荣誉的团队,核心成员的老化已经成为了必须正视的问题,尤其是“建筑师”哈维在本届杯赛里,体现出了比以往更显著的力有不逮。西班牙要将这个时代的辉煌延续到下一个时代,并不需要因为一场比赛的不顺而改变自己过去数年内引以为傲的风格,需要的是找到下一批能够主导这种风格,完成对哈维和伊涅斯塔们继承的足球大师,比如刚刚转会皇马[微博]的伊斯科,或者U20的中场核心奥利维尔。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曾留学欧洲多年,熟悉西班牙足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