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巴黎世乒赛女单赛场,就在大家还在为胡丽梅再度单挑丁宁津津乐道时,却出现了一个怪象——欧洲女乒几乎全军覆没。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每逢世界大赛,欧洲女乒总是无所作为,甚至尽数早早出局,在亚洲选手面前毫无竞争力。
本届世乒赛女单前两轮战罢,欧洲军团只剩下11人,而这其中沈燕飞等“海外兵团”选手还占多数。这就是女乒的现状,欧洲方面甚至拿不出哪怕一位顶尖高手来与亚洲对抗,而这种现状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改变。上一个被中国乒乓球[微博]女队当做主要对手的欧洲选手是克罗地亚女将鲍罗斯,在她之后,欧洲女乒已经无人能撼动中国女乒这棵大树。
相信随着赛事的不断深入,欧洲女乒会进一步退潮,到8强阶段,恐怕就是清一色的亚洲面孔了。欧洲女乒若想改变现状,绝非朝夕之功,不从根本上改变对乒乓球 的 认识,在训练方法上向亚洲靠拢,对抗亚洲只能是纸上谈兵。
“欧洲很多选手,在18岁之前有着不错的基础,但她们缺乏系统训练。”刚刚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的施之皓直言,欧洲女乒要想复苏难度很大。
导致欧洲女乒没落的因素很多,其中“海外兵团”效应不可忽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过多的“海外兵团”球员占据了欧洲部分国家的主力位置。对欧洲球队来说,来自“乒乓王国”的球员,大多是可以直接上手的 “成品”,短期利好十分明显。但是客观上,“海外兵团”球员大多是国内二流水平,不仅无法抗衡国乒队一线球员,对阵部分传统亚洲强队也是力不从心。从长期来看,这批“海外兵团”球员又确实挤占了欧洲球员的生存空间。让人担心的是,若按这个路子发展下去,欧洲女乒未来之路只能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