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中国足球别迷信华丽外衣

2013年03月25日09:29  东方网-文汇报

  能让中国足球[微博]在短期内人气飙升的,并非雨中绝杀伊拉克的国足将士,而是忙得团团转的贝克汉姆。尽管此次中国行只有5天时间,但这位38岁的“形象大使”辗转北京、青岛、武汉三地,进球场、进校园,甚至还在江城尴尬地摔了一跤。

  在抵达中国前,贝克汉姆成为新闻人物是因为他以1.75亿英镑的身家领跑足球运动员富豪榜,品牌价值全球瞩目。对于国际排名跌入历史谷底并且经历“反赌扫黑”阵痛的中国足球来说,请来贝克汉姆代言确实提升了影响力与关注度,但如果自身不求革新与进步,仅以功利心态攀附“洋品牌”的做法注定会失败。

  尽管绝口不提报酬,尽管处处微笑示人,但贝克汉姆怎么看都不像是慈善家,他来中国只是为了履行他与国际管理公司(IMG)的合同,后者是中超[微博]联赛的商业伙伴,期待做大中国市场,从而分得一杯羹。无论在北京二中还是武汉卓尔[微博],贝克汉姆都坚持穿着西装、蹬着皮鞋展示脚法,杂耍般地走过场不免让人产生了距离感。

  贝克汉姆与中国足球结缘,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约翰·萨德沃思用了一个极不友好的比喻:知名的香料厂商介入污水工程。如此评价笼统而偏颇,如同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英国记者不合时宜地让贝克汉姆谈谈中超假球案,触及了中国足球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作为局外者,贝克汉姆可以避而不谈,但我们有必要引以为戒,经常去想想如何去改变这糟糕的形象。

  中国足球扶而不起,最大的问题是整个体系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这是浮躁的社会风气所致。以青训为例,许多俱乐部跟风似的追逐天价外援,却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吝啬且无知,基础萎缩、青黄不接,地方队与国家队的选材范围越来越窄,提高竞技水平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在应试的压力下,中国孩子的足球兴趣和天赋遭到了无情扼杀。

  贝克汉姆不是上帝,他没办法改变年轻一代的命运,同样,于中国足球的发展而言,也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昨天,结束在北京大学与宋庆龄故居的两场活动后,忙碌的“大使”如释重负,登上了返回欧洲的飞机,毕竟他的正经工作是为巴黎圣日耳曼[微博]踢球。

  依据合同约定,贝克汉姆今年还有两趟中国行,繁重的推广活动与疯狂的追星场面届时都将会再现。举止优雅的“万人迷”就像是一件借来的华丽外衣,当中国足球褪去之后,依然弱不禁风。

  本报记者黄春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