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阳:一部关于足球的《大上海》

2013年03月15日08:24  东方体育日报 微博

  本报评论员 姬宇阳[微博]

  2012年的电影《大上海》中,发哥扮演中年版、黄晓明扮演青年版的成大器,原型是杜月笙。洪金宝演的洪寿亭,原型自然就是黄金荣。杜月笙的那句名言成为了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他常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场面。

  去年的申花[微博]与申鑫的所谓上海德比,更像是一场穿着德比外衣的普通比赛,除了赛季开始前的那场训练场上的拳脚相加,双方的故事里,找不到太多刀光剑影或是明争暗斗的戏码。

  甚至在金山的第二场德比,当双方迎来一场平局时,看台上的申花球迷居然喊出了假球的声音,本该极度弥漫火药味的德比战若果真打出假球,那倒的的确确成了一大笑柄,也真应了杜月笙所说的人面、情面、场面,只是后来双方都对此极力否认,没有人愿意接受那么一场“两败俱伤”的平局。

  2012年的一页已经翻了过去,2013年的第一场上海德比,因为申花老队长于涛[微博]的转会,使得比赛的气氛,渐渐开始有了点德比的味道。

  于涛转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外人恐怕并不是很清楚,但正如《大上海》中的那句台词:真相不重要,结果才是最最重要。最终我们所看到的结果就是,于涛离开了申花,穿上了同城对手申鑫的球衣,这个周末的德比大战,参加过之前无数次上海德比的于涛,将会第一次以申花的对手身份,亮相上海德比赛场。

  可想而知,星期天的源深体育场,于涛肯定会是比赛焦点之一,第一次面对老东家申花的比赛,对于于涛而言,也注定会是一次特殊而难忘的经历。

  有人说,本赛季的上海德比,是升级版的上海德比,从德比气氛和比赛的残酷程度上看,或许的确是如此,但是从水平角度去看,说升级版恐怕有点勉强,只要不是“降格版”就行了。去年的德比,第一场有阿内尔卡,第二场有德罗巴[微博]。就外援水准和名气而言,今年的申花无法和去年相比。

  申花负6分开局,申鑫先降级接着又回到中超[微博],同样是联赛的第二轮,两队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申鑫是中超第一轮失球最多的球队,申花是中超第一轮射门最少的球队。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中超第一轮交锋,去年还在保级的辽宁和青岛,全部都战胜了强敌获得了比赛胜利,这似乎也在预示着,一旦哪支球队不慎卷入本赛季的保级大战,要想全身而退,难度也许会超过去年。

  德罗巴和阿内尔卡已经成为往事,他们已经和中超没有了关系,他俩的下一次会面也许就是欧冠的淘汰赛比赛。电影《大上海》里有一句对白:为什么美好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更懂得什么叫珍惜。这句话说的没错,而问题在于,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什么叫做珍惜呢?

  上海滩只能有一个老大,面对挑战者前所未有的咄咄逼人,申花是否还能捍卫自己老大的地位?德比,是一场生存之战,也是一场荣誉之战,更是一场名分之战,就像电影《大上海》中的成大器面对这座城市发下的那句誓言:总有一天我要站在那座楼顶,把大上海踩在脚下。

  2013年的第一场上海德比,谁能站在楼顶,谁会把谁踩在脚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