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那些年与李娜在一起

2013年01月26日07:34  汉网-长江日报 微博

  记者 熊凌洁

  李娜的故事,国内外媒体已经讲了很多很多,本报记者十多年来跟踪采访李娜,与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交往,这里讲述的都是她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希望以此呈现一个更加真切的“娜姐”。

  一个“让”掉的冠军

  2001年夏天,全国网球巡回赛总决赛的女单决赛在青岛一个略显简陋的室外网球中心举行,那时候网球并不是一项受人关注的运动,因此本报记者是唯一来到现场的媒体人。让记者心焦的是,已是国内女单一号的李娜,却总是将对手的来球一把打飞。“她是不是‘吃’对方的发球啊?”记者不解地问旁边一位教练,教练笑而不语。

  李娜最后输掉了比赛,获得了这场比赛的亚军。许多年以后,当记者与她聊起这场球时,她说,其实对方也很有实力,但由于经常输给自己,所以很少拿到好名次,自己不忍心,就把冠军让给了对方。

  一位暗自垂泪的恋人

  2001年全运会在广州举行,李娜却为混双配对与队里闹起了别扭。原来之前她一直与姜山搭档,但为了确保这枚金牌,队里进行了调整,将当时的男女一号朱本强与李娜组合到一起。为此李娜特别难过,独自躲在宾馆房间垂泪。李娜妈妈让本报记者进去劝劝她,记者只好临时充当了回“知心姐姐”,到这时记者方才知道原来李娜与姜山已是心心相印的恋人,她特别希望能够与男友一同登上冠军领奖台。后来李娜最终还是服从了大局,这对恋人双双进入混双决赛,不过却是各自站到了球网两边。

  一只八成新的网球拍

  李娜爱吃零食,每次到她宿舍玩,在她那堆零食里随便挑挑拣拣就能吃到饱;李娜更爱美,李妈妈的包包里堆着许多瓶瓶罐罐,都是兰蔻之类的名牌化妆品,“这都是李娜在国外比赛买的,不用了就淘汰给我。”李妈妈笑着说。

  李娜还特别有心。有一次记者聊天中说起也想学学网球,等配好装备就找她练练。过了几天李妈妈打来电话,让记者到家里去吃个饭。饭后准备离开时,李妈妈拿出一只八成新的球拍,“这是李娜让我找出来给你的,她原来在业校时买的,还蛮好打,你初学网球正合适。她现在用的拍子都是赞助的,得拿旧的去换新的,所以没法给你。”这支球拍现在早已斑驳不堪,但记者依然保存着。

  一次独特的“现场直播”

  李妈妈从不到现场观看女儿比赛,“心里太紧张,完全受不了。”不过,本报记者却陪同李妈妈仅有地“观看”了一次李娜的现场比赛。

  那是2001年李娜作为国家队一员参加联合会杯亚大区的比赛。李娜帮记者在他们下榻的广州天河网球中心的宾馆定了个标间,就在她住的房间隔壁。因为记者正好一个人出行,就邀请李妈妈一起做个伴。因为房间的窗户正对着球场,于是每到李娜上场,记者就趴在窗边密切关注场上局面,随时向李妈妈“现场直播”。那次,中国队虽未能最终打入世界组,但李娜的出色表现却得到广泛好评,也就是在那次比赛期间,记者采访当时中国队外教马克时,这位美国人预测说:“李娜将来完全有可能进入世界前五位!”

  一段“小龙虾”的日子

  李娜打完2001年全运会退役后,与姜山一起到华工读书。那一段日子对他俩来说十分艰难,只拿着队里的基本工资,每天在学校住宿舍、吃食堂,还得经常参加训练以维持运动水平。于是,逢到周末有空,记者时不时给他俩打个电话,约他们回汉口聚餐、打牙祭。

  2003年武汉的交通不算发达,作为穷学生的李娜小两口每次都是搭公交车在下午放学后过汉口,常常在路上要消耗个把小时。会面后,我们常常先去新华路打会儿球,然后再到北湖小路上点几盆小龙虾和一打行吟阁,吃到大汗淋漓。就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已普遍认为姜山做教练更合适——面对记者这样的菜鸟,李娜“最没发力”回过来的球,也是重得几乎要震脱记者手中的拍子。相比之下,姜山的分寸则拿捏十分到位,总能把球轻飘飘地送到记者手边。

  一次意外的“新闻代言”

  2005年全运会李娜全取4金,一度成为国内媒体追逐的焦点。当时的娜姐还不是很习惯与记者打交道,加之性格直率,让各路记者们普遍感觉有些难以接近。一次新闻发布会后,当众多记者追着李娜想采访时,娜姐扭头回了句:“你们去问熊凌洁好了。”于是,本报记者在同行中便有了个“李娜代言人”的称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