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中超烧钱还能持续多久

2012年11月04日09:22  大众网-齐鲁晚报 微博

  房地产资本大举进军中国足球圈之后,据德国权威足球网站《转会市场》估算的今年夏天(即中超[微博]二次转会期间)世界各国职业联赛的转会净支出总额,中超联赛以创纪录的2561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4亿元,一举杀入世界前8,在亚洲仅次于耗费2925万欧元的卡塔尔联赛。有人说,这是中国足球的春天,也有人说,这只是最终会将中国足球推向无底深渊的一剂春药……

  烧钱由来已久

  足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第一运动”,欧美发达足球国家的联赛,百余年来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具备极高的商业价值,在捧红了球星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富豪”;而自从中国足球联赛1994赛季开始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成绩虽然未有多少起色,在亚洲足球界的地位更是不升反降,但是在投入方面、在球员的收入方面却是屡创新高。“烧钱”,对于中国足球界来说从来不是新鲜事,只是本赛季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烧得太过离谱”,从而才引起广泛关注。

  在整个甲A时期,尤其是最初的几年,大连万达是最成功的一支球队,除了该队从“专业队”时期继承了一套优秀班底之外,也应该归功于当时俱乐部的一掷千金。据有关当事人回忆,早在1994、1995赛季,万达俱乐部就经常拎着一箱现金去赛场,一旦赢球,在休息室里马上分钱,这种状况现在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当时却极具轰动效应,不少已经习惯在专业队时期拿“死工资”的球员,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过来。

  前卫寰岛,则被认为是“抬高球员转会身价”的先驱。为了在短时间内收获好成绩,这支队伍四处收购,不仅使得国内球员转会费暴涨,也让球员的收入一下子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来前卫寰岛“说不玩就不玩了”,但它留下的“后遗症”却影响至今。

  风流还看今朝

  以鲁能[微博]泰山为代表的国企足球俱乐部曾经是中国足球界的绝对主角,但现在的“当红小生”却是以广州恒大[微博]为代表的房地产足球俱乐部。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早已习惯了挥金如土的运作方式,那些大鳄们秉承房地产企业一贯的风格去投入足球,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惜代价地拿钱往国际巨星的头上砸。中国足球整体行业的门槛,顿时变得高不可攀。据了解,单是2012赛季,中超16支队伍便投入了高达30亿人民币的资金。

  2011赛季,广州恒大的中超“处子秀”便投入了3亿元,该赛季中期,恒大以1000万美元的转会费购入巴西甲[微博]级联赛最佳球员、阿根廷人孔卡,签约3年半,年薪高达700万美元(税后),结果他们以较大的优势顺利拿下中超冠军。本赛季,外援方面,广州恒大又拿下了过去两个赛季德甲[微博]冠军球队多特蒙德的著名射手巴里奥斯;外教方面,恒大引进了曾经率领意大利国家队夺得世界杯的“银狐”里皮;在内援方面,恒大的金元政策更是让国内球员趋之若鹜。“只要是国脚,去了就能保证500万的年薪,我们球员就这几年能挣钱,谁都想去啊。”很多国脚在谈及恒大时,都是心驰神往。

  恒大创立了中国足球界新的标杆,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中国足球今后的发展方向,“高投入才能带来高产出”;也有人认为恒大极大地扰乱了中国足球市场,“现在把价格炒上去了,过几年,他们一撤资,就不玩足球了,留下的烂摊子怎么办?”有人忧心忡忡地这样说,“原先只要四五十万美元的外援,现在经纪人都喊到了100万甚至200万美元;原来一家俱乐部投入5000万人民币,基本上就可以冲一冲亚冠资格了,现在这个投入,连保级都成问题。”

  广州恒大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其他足球俱乐部,上海申花[微博]接连拿下阿内尔卡、德罗巴[微博],为此付出了将近两亿元人民币;中超新贵广州富力[微博]、大连阿尔滨[微博]出手阔绰,不仅迅速站稳脚跟,还扬名立万有了自己的话语权……2012年,经历了中国体育历史上最为严厉的打黑行动“反赌风暴”之后,中超似乎获得了重生,再次成为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让人瞠目结舌的金元攻势下,中超联赛竞争激烈,中超赛场春意盎然。但用烧钱的方式火爆起来的中超联赛,有没有可持续性?仍以广州恒大为例,这支球队已经宣布自己下一个目标就是亚冠冠军,等到他们真的夺取亚冠之后,他们还能通过足球、还会通过足球做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本报记者 李志刚

分享到:

相关专题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