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超变与不变的启示

2012年11月03日23:34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吴书光

  中超[微博]联赛2012赛季3日尘埃落定,各俱乐部在变与不变之间,上演了“新老王朝”的洗牌大戏。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本赛季,在变与不变间,中超俱乐部暴露出诸如急功近利、自身造血功能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弊端,凸显出中国足球亟需在变与不变之间“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教练人选、技战术等“术”的层面可以相对变化,但不宜轻易变动的则是长远发展规划,踏踏实实的青训与联赛建设等“道”的层面。惟有如此,中国足球发展方能形成良性循环。

  王者的没落

  中超2012赛季,一个王者没落的赛季。昔日豪门大连实德[微博]、上海申花[微博]和山东鲁能[微博]的“三国杀”不复存在,且纷纷跌至保级行列,其中以中超夺冠次数最多的山东鲁能俱乐部最为典型。

  本赛季,手握中超3冠的山东鲁能队没落之快,令外界诧异。年初,历经2011年“颗粒无收”的鲁能策略大改,由西欧引进教练对球队进行“年轻化”的升级改造,并期待借助俱乐部“偶数年夺冠定律”崛起,顶着“梅西恩师”光环的荷兰人滕卡特入主鲁能,曾执教阿贾克斯[微博]、巴萨[微博]、切尔西[微博]等的他豪言崇尚攻势足球,重视年轻球员,希望率队夺冠,全队上下可谓群情激昂。

  滕卡特没有食言,他对鲁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以掀起“青春风暴”的姿态席卷中超,一大批年轻球员从预备队进入一线队并成为主力队员。然而,不仅年轻球员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触动了“旧势力”老队员们的利益,由于长期无法进入18人大名单,老队员一时牢骚满腹,军心动摇。

  滕卡特一心求变,27场比赛使用了26套阵容,几乎场场不同,但疾风骤雨式的“青春风暴”只刮了23轮,鲁能队6胜8平9负积26分,丢37球,屡屡刷新鲁能征战中超最差战绩,一支争冠球队沦落成保级球队。

  鲁能的没落并非偶然。过去两个赛季中,鲁能先后经历了五位主帅,技战术体系更迭、球队默契度低,而且俱乐部也坦言今年对中超形势判断过于乐观,对职业足球运动规律把握不足,专业化管理如外教选择上存在失误,这些均是鲁能成绩滑坡的原因。  

  变革有风险,而改革者多数没有好下场。尽管鲁能在本赛季初将2012年定位为“调整年”,但在中超整体功利化的环境下,俱乐部既想要年轻化的“鱼”,还想着成绩的“熊掌”,却未料到两者往往不可兼得。

  果然,滕卡特9月6日晚黯然下课,宣告其“年轻化”鲁能的变革失败。不过,滕卡特先进的足球理念重新激活了鲁能内部的良性竞争,发掘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球员,改变了鲁能“步行者”的形象,打出了漂亮的现代足球,放眼鲁能未来,或许这也是滕卡特变革的亮点。

  不过,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也有不变的追求。鲁能俱乐部总经理孙国宇说:“虽然今年球队成绩不佳,但鲁能体育建设百年俱乐部的目标不会动摇,将会继续在青训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

  说起王者的没落,与鲁能同病相怜者还有大连实德和上海申花。连鲁大战曾被誉为“国家德比”,但大连实德近年来由于投资方等诸多原因,成为联赛保级圈常客;申花也曾是历届中超争冠热门球队,然而本赛季数度换帅,球员一度担纲球队助教,股权纠纷、欠薪传闻等一系列内耗,使申花只能默默经受变动的阵痛。

  正可谓,没落球队各有不同,但换帅频、球队内耗是共同的短板。

  新贵的崛起

  中超2012赛季,一个新王朝初具雏形的赛季。广州恒大[微博]首次卫冕中超冠军,并以“恒大模式”著称;江苏舜天[微博]一度领跑积分榜,最终夺取亚军,以“舜天模式”创史上最佳战绩;广州富力[微博]联赛初期占据“领头羊”位置,最终位列第七,但也一改“升班马”中超忙于保级的尴尬。

  中超新贵涌现各有其因,但共同之处在于变与不变间巧妙的平衡。三年很短,但广州恒大凭借“变与不变的平衡”,从一支中甲球队冲超成功,成为中超首个卫冕冠军,晋级亚冠八强。

  敢于求变,造就了恒大当下的辉煌。本赛季,恒大先是进行了奖金分配方案的变革,将球员贡献、拼抢和跑动等指标定量,奖罚分明,在为球迷提供精彩比赛的同时,丰富了职业足球作为文化娱乐业的内涵;在多线作战且战绩不错时,敢于换帅,迎战高级别赛事;里皮上任后,在排兵布阵、技战术等方面不时有大胆之举,因此恒大也得以在三线高歌猛进。

  任何良性发展都是变化的结果,但这种变,变中藏稳。恒大以其“恒”,如持续高投入的“恒大模式”,坚持引进最好的外教和外援等,始终向世界先进足球理念靠拢的做法值得赞许。

  变中有不变,“恒”也有作为。广州恒大本赛季的主要竞争对手江苏舜天,就是深谙“变与不变”的高手。江苏舜天四年前才开始征战中超,但成绩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拿下联赛亚军、亚冠资格、最佳射手,一个个史上最佳成绩彰显了“不变”的利好,如只选“合适的球员和合适的教练”,球队基本不变,俱乐部对主教练的信任不变等,舜天坚持“不折腾”,稳定压倒一切,成效卓然。“舜天模式”也表明:小投入、不折腾也能办大事,而这对于中超俱乐部乃至中国足球都具有标杆意义。

  变中有“恒”,“升班马”广州富力的收益更为明显。亚冠教头法利亚斯先是求变,带来了自己的专业团队,借助科技化专业化的设备获取数据并制定训练方案,“训练好才能打好比赛”。而富力不变的是法利亚斯所作所为体现的职业化,他并不追求大牌外援,反而坚定地为“本土球员全面提升并成长为球队中坚”而努力。

  中超变与不变的启示

  一边是王者的没落,一边是新贵的崛起,专家指出,本赛季中超联赛暴露出俱乐部诸如急功近利、自身造血功能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弊端。

  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认为,换帅频繁,表明俱乐部只注重短期效益,教练和运动员也怀有功利心态,没有修炼内功的耐心,同时反映出靠金钱只能带来中国足球一时的繁荣,无法在足球传统、人才储备、设施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为足球联赛带来良好的环境。

  万变不离其宗。专家认为,中国足球必须在变与不变间寻找良性平衡,以青训为基,不遗余力地增强群众基础;以联赛为本,继续推进联赛职业化进程,吸引更多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投入足球。

  受访权威人士指出,中国足球亟需在变与不变之间“杀出一条血路”来。不宜轻易变动的是长远发展规划,踏踏实实的青训与联赛建设等“道”的层面,但在教练人选、技战术等“术”的层面可以相对适度变化,但必须摈弃功利足球意识,惟有如此,中国足球发展方能形成良性循环,不论新老王朝如何交替,都能确保中国足球向前发展。(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