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近日,国乒决策层婉言谢绝了国际乒联推荐世界排名第一的国手刘诗雯参加奥运会女单项目比赛的建议,这一举动引起外界不少非议。国乒历来人才济济,和世乒赛等大赛相比,奥运入场券显得僧多粥少,因此每届奥运会国乒都有多名候选人参与竞争。如何从众高手中选出最合理的奥运阵容,对于国乒决策层来说无疑是一个“幸福的烦恼”,烦恼来了,争议自然就少不了。
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大家庭,那届奥运人选就出现了一次争议。当时中国女乒拥有焦志敏、何智丽、李惠芬、戴丽丽四大将,圈内传出的消息是何智丽无缘奥运会。据说,这一决定在国乒决策层颇有争议,上海的新民晚报甚至刊登了“四大将”在国际大赛的成绩对比,采访了国家队沪籍教练孙梅英,为上海籍国手何智丽声援。一时间,国乒女队人选之争颇有引人注目。最终,国乒教练组启用了焦志敏、李惠芬加新秀陈静的组合。有人士分析,作出这一选择,一是当年亚锦赛焦何李戴的不稳定发挥,二是此前一年世乒赛何智丽没有执行让球命令。汉城奥运会,陈静夺得了奥运史上第一枚女单金牌,但国乒在女双决赛败给了韩国的梁英子/玄静和,而戴丽丽是上世纪80年代公认的女子双打王。落选奥运会,何智丽负气离开国家队,后加入日本队,并改名小山智丽。1994年亚运会,小山智丽在女单决赛力克邓亚萍。小山智丽夺冠后,国内各大媒体反应相当强烈,许多报纸发表述评,对她在比赛中的“哟西”行为表示很难接受,一家京报甚至发起一次题为“小山智丽的挑战”大讨论。
那届奥运人选,男乒人选的选择远比女乒省事得多。1988年一直稳居队中前两席的江嘉良、陈龙灿稳获入场券,3号人选在滕义、许增才和惠钧之间决出,他们将参加亚洲区预选赛。滕义最被看好,但滕义居然未能出线,而许增才则夺得头名。没多久,许增才又在世界杯赛上夺得第三名。一系列不俗表现,使许增才压倒惠钧成为男三号。
1992年中国男乒处于低谷,决策层选择奥运人选时不算纠结。男单项目具备夺牌实力的国手仅马文革、王涛两人。依仗双打的过人实力,吕林压倒于沈潼等成为第三人。经过数年磨练,邓亚萍、乔红成为女乒双核心,铁定入选,教练组在陈子荷和高军之间游离不定。1990年,高军多次战胜当时中国队的最大对手、韩国人李粉姬,一度受到青睐。然而,1991年世乒赛上,高军一人连丢两分,导致中国女队痛失已经九连冠的考比伦杯。这时,陈子荷的直板长胶、倒板进攻的打法优势,使她力压高军,最终成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乒3号人选。不过在奥运会上,陈子荷在单打赛输给了李粉姬,未能进入四强。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晨、杨影、邬娜、李菊、王楠等小将已脱颖而出,教练组出于重用老将的考虑,把女单3号席位分给了刘伟。亚特兰大奥运会,刘伟扮演了一个完美的“清道夫”的角色,她与邓亚萍和乔红携手闯入单打四强。那届奥运会,男单人选第一次让决策层犯难。当时3号人选在丁松和刘国梁之间决出,丁松是1995年世乒赛团体夺标大功臣,刘国梁则是新一代直板快攻代表。几经权衡,教练组考虑到丁松的削球打法不适宜兼项双打,最终刘国梁幸运成行。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刘国梁最终捧回两枚金牌,成为历史上战绩最佳的“第3人”。
2000年悉尼奥运会,国乒男女3号人选在最后一刻发生戏剧性变化。男单第3人的候选者是马琳和刘国正。以往战绩是马琳占优。进入2000年后刘国正在世乒赛团体赛、亚洲区预选赛均发挥得很出彩。考虑到横板打法的刘国正技术更厚实些,最终他压倒人气颇高的马琳。不过,悉尼赛场上刘国正战绩平平,他止步于单打八强。悉尼奥运会前,孙晋与张怡宁的竞争非常激烈。当时,王楠与李菊占据了一、二号的位置,作为世乒赛单打亚军,张怡宁的竞争力强过孙晋。然而,张怡宁在2000年世乒赛上的失利彻底葬送了她的奥运之梦。当时,中国队迎战中国台北,张怡宁爆冷输给老将徐竞。奥运会前,教练组不得不换上状态出色的孙晋。然而,悉尼奥运会上孙晋表现不佳,她在单打赛首轮就惨遭淘汰,创造了女乒奥运会上的最差战绩。
2004年男单人选几无悬念,新的双子星座王励勤、马琳无可非议入选。孔令辉和王皓竞争3号人选。当时孔令辉状态有下跌之势,王皓依靠在03大奖赛总决赛、04世乒赛团体赛等一系列杰出表现,顺利成为3号人选。令人遗憾的是,雅典大战王皓在决赛出人意料地负于韩国选手柳承敏。女单,王楠和张怡宁的地位无可撼动,第3人的竞争在牛剑锋与李菊之间展开。2003年,因伤淡出的李菊重新回归,她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牛剑锋与郭跃。2004年初的世乒赛半决赛上,李菊以第三单打的身份出战输给了日本选手藤绍亚衣,使中日之战一度局面吃紧,这让教练组的信任大打折扣。最终,教练组把机会给了更有锻炼价值的牛剑锋。然而,牛剑锋没有抓住证明自己的良机,她在奥运会16强战中输给了朝鲜人金香美。
2008年,王楠与李晓霞的单打3号人选之争一度演绎得十分激烈。2007年底,王李两将在一系列国际比赛竞争十分激烈,世界排名分也相当接近。两人的竞争直到2008年2月下旬举行的广州世乒赛才见分晓,王楠凭借丰富的大赛经验最终胜出,第三次踏上奥运之旅。北京奥运会,王楠先与队友联袂夺得团体冠军,后在单打赛与张怡宁会师决赛。当时的中国男乒已进入“二王一马”时代,王励勤、马琳和王皓无可争议地进军北京奥运。
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中国男乒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派出的奥运人员几无争议。王皓、张继科、马龙组成“一老带二新”阵容,老将马琳甚至连P卡(替补人选)也未获得。女单同样是新手领军,丁宁、李晓霞一肩挑两担,她俩参加团体、单打两个项目的争夺,有过奥运会经验的郭跃仅亮相团体项目。
(王全立)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