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三次打破男子60米亚洲室内纪录,两次追平100米亚洲纪录,生活中还升级当上了爸爸。事业家庭双丰收的苏炳添在2018年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总结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时,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他用“惊喜”“传奇”“完美”等一连串词语表达了自己的幸福之情。
完美赛季 拼出惊喜
在苏炳添的印象中,他的2018赛季是从去年的11月27日开启的。那一天,刚刚结束蜜月的他告别了新婚妻子,只身来到北京开始新一轮的冬训。两个月之后,苏炳添出国参赛,从此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突破。
“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赛季还是很传奇的。1月23号是我今年第一次出国参赛,那个时候心里还是很忐忑的。因为出国前在队里做了一个测试,当时60米跑了6秒66。队里的领导问我第一场比赛打算跑多少?我还挺尴尬的,就说跑6秒65吧。他说6秒65可有点慢了。”苏炳添17日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忐忑心境,各种细节依旧记忆如新。
“其实那时是有一点压力的,整个室内赛季所有的比赛都是我自己选的,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场比赛,就是想通过多参赛找到感觉,为室内世锦赛做好充足的准备。”苏炳添说。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场比赛苏炳添就在柏林跑出6秒55,一周之后他又在卡尔斯鲁厄跑出6秒47,将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提升了0.03秒。
在此之后苏炳添又接连跑出6秒43和6秒42,并且收获了室内世锦赛银牌,成为第一位在世界大赛中赢得男子短跑奖牌的中国成年运动员,也创造了亚洲选手在这个项目中的最好成绩。
“这几个好成绩都是赛前没有想到的。其实在跑完6秒47之后,第二场比赛就间隔了3天,本来想放弃不参加的,后来抱着试一下的心态还是参加了。预赛之后感觉身体状态非常好,决赛中全力以赴再拼一枪,6秒43又是亚洲纪录。所以很多机会还是要靠自己去拼去把握的。”苏炳添说。
进入室外赛季苏炳添延续了火热状态,6月他两次跑出9秒91,追平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8月的他在亚运会上以9秒92的赛会纪录加冕冠军,在亚洲赛场傲视群雄。
“今年总的来看欧洲是我的福地,好的成绩大部分都是在欧洲跑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好成绩都是和世界上最好的选手同场竞技时创造的,通过这些成绩也让我更加找到了信心。”苏炳添说,“我的2018年确实充满了各种惊奇和惊喜,这是我体育生涯中非常难忘的一年。”
升级奶爸 幸福满溢
在2018年的参赛计划中,苏炳添只放弃了一场比赛,那就是7月中旬的田径世界杯。原定参加这场比赛的他在7月9日比完瑞士卢塞恩田径赛后就赶回国内,准备陪伴预产期将至的妻子。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苏炳添还在回国的飞机上,儿子就已呱呱坠地。
虽然没能赶上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但初为人父的苏炳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接受采访时他也总是不时地提起儿子和妻子。
“今年能在家过年了,教练今年对我比较好,让我在家陪陪孩子。”“儿子这两天发烧了,挺担心的。”“现在训练结束回宿舍就是和老婆孩子视频。”如今的苏炳添一提到孩子,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父爱。
不过由于训练参赛任务繁重,苏炳添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对此他的心里也有不少的歉疚和失落。当记者问他何时打算带儿子看自己的比赛时,他开玩笑说:“现在孩子还太小,看也看不懂,现在他连他爸是谁都不知道呢。”
“前段时间我回家他也不要我抱,感觉挺陌生的。将来退役之后就会有更多时间陪他们了,现在就是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健康就行了。”苏炳添说,“现在还是要以自己的事业为主。小孩懂事能记住事情还要两年到三年,所以我还会坚持下去。”
苏炳添说,希望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儿子能在现场看自己的比赛。“那时他也两岁多了,那将是我最后一次奥运会了。希望让他看看老爸参加奥运会的样子。”
剑指东京 再续传奇
明年苏炳添就将年满三十岁。作为接力队里的“老大哥”,他开玩笑说平时总觉得自己很年轻,但是和队里的年轻选手在一起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年纪大了。不过从自己目前的训练情况来看,坚持到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没有问题。
苏炳添介绍说,自从去年开始跟随外教兰迪练习后,训练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参赛备战强度都非常大,身体有时候承受不了。现在训练的模式是强度非常大,但是时间短,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这种模式在比赛前通常训练得特别少,一开始赛前心里反而没有底。但是通过比赛发现这样能让身体保持一种更加活跃的状态。”苏炳添说。
即将到来的2019赛季除了多哈世锦赛之外没有太多重要的比赛任务。苏炳添坦言达到世锦赛参赛标准并不是难事,他的重心更多将放在突破9秒90大关上。
“现在感觉自己各方面也具备了这个能力。因为参考我之前的成绩提升的经验,在我跑出三四次10秒10以内的成绩时,我就已经具备突破10秒的实力了。现在我已经跑出两次9秒91、一次9秒92,其实已经有了突破9秒90的可能了。”苏炳添说。
“但是我现在的硬实力还没有到,所以还是要靠最好的体力、最好的状态、最好的天时地利人和,还要考虑风速、温度等因素,才有可能做到。未来一到两年,突破9秒90都是我的奋斗目标。”(新华社记者吴俊宽、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