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磨砺铸就辉煌时刻--记雅典奥运游泳亚军李季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12:26 云南日报 |
图为李季近日在昆明进行训练。 [本报记者 周 灿摄]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2004年夏天的雅典是云南体育值得永远记住的地方——就在张国政为云南体育圆了奥运金牌梦的同一天,18岁的曲靖小姑娘李季在奥运会女子4×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又为云南拼下一块银牌。这是云南选手获得的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游泳奖牌,弥足珍贵。 在这枚宝贵的银牌背后,不仅仅凝聚着李季投身游泳运动13年来刻苦训练流下的辛勤汗水和泪水,也凝聚了她的家人、教练、队友以及所有支持她的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游 泳曾经是云南竞技体育一个很有实力的项目,李季获得的这枚银牌对于沉寂多年的云南游泳有着特殊的意义。机缘巧合走上游泳之路 小时候的李季不仅身体瘦弱,而且还有一个爱流鼻血的怪毛病,只要活动量一大,鼻子就会流血不止。为了治好她的这个怪病,李季的父亲李永军想到了游泳。“一般她每次流鼻血,都是用凉水来为她止血,所以我们当时就想试一试,看能不能通过游泳来治好这个毛病,同时也想通过游泳这样的体育锻炼手段,增强她的体质,保证她更好的学习。不过,当时我们根本就没想过要让她吃这碗饭,更没想到过她以后会去参加奥运会。”当回忆起李季如何与游泳结缘这段往事的时候,李永军给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意外和惊奇的答案。 1992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父母将还不满7岁的小李季送进了曲靖市少体校业余游泳训练班,让她跟着马志梅教练开始学习游泳。令父母意外的事情随后发生了:小李季踏入泳池没多长时间,不仅爱流鼻血的怪毛病全然不见了踪影,而且还逐渐表现出极高的游泳天分。 “水感好、身体轻、头脑灵活、心理素质好,游泳天赋非常高。”从接收李季的那天开始,马志梅教练就非常看好这名身体瘦弱的小女孩。此后的6年时间里,坚持边上学边训练(每天放学后训练两个小时)的李季进步异常迅速,不仅技术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筹,而且在曲靖地区及云南省内的各种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对小李季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事情发生了。正在全省各地挑选游泳苗子的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原省体校)游泳队教练李雯看中了她。 1997年初,来到曲靖挑选小队员的李雯教练在看过李季的表现后,当时就准备将她带回昆明,但李季的父亲没有同意。李永军当时有顾虑,正在念小学5年级的李季年龄还太小,又是一个女孩子,如果这么早就放到外边,万一把握不好,练不出来又耽误了学业该怎么办?而且,李季正处在小学升初中的关键阶段,李永军始终坚持无论如何要让女儿进入初中后才能考虑这件事。李雯教练只得暂时将此事放了下来。一年后,爱才心切的李雯重返曲靖,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工作后,终于打消了李季父母的一些顾虑,同意让李季到昆明接受更为专业和全面的游泳训练。 1998年3月,内心依旧忐忑不安的父母将仅仅在曲靖一中初一年级念了一个学期的小李季送进了省体校的大门。 艰苦磨砺铸就辉煌时刻 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残酷的训练,对一个不满13岁而又远离父母亲人的小女孩来说,艰辛的专业训练无疑将是一段充满挑战和磨砺的漫长过程。 “水感好、技术佳、头脑聪明,天赋非常好。”同样也是李雯教练对李季的评价,但她同时也瞄准了李季在身体耐力和力量上的弱点,对症下药,总是不断以更严酷的训练,以更高标准的成绩要求来“折磨”这个女孩。为此,在承受不住的时候,李季也有过情绪,也期望教练能手下留情,但每次她都没有博得李雯教练的“同情”。 “我也当过运动员,我也知道在训练接近身体极限时那种痛苦的感受,但游泳这个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你必须要不断挑战极限,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所以我只能逼着她去完成任务,这是为她好,也是对她负责任。”每次碰到这样的时候,李雯坚决的态度决定了小李季最后只能咬牙去顶过常人难以想象的“魔鬼训练”。这样刻苦的训练和严格的要求,使李季慢慢养成了再大的困难都要自己去克服的良好习惯。 爱玩、爱美、爱时髦、爱吃零食是每一个小女孩的天性,但从进入游泳队的第一天开始,小李季就几乎没有享受过同龄女孩应有的生活方式和欢乐心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季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按照“训练——学习——比赛”这样的简单方式进行。每天除了泳池还是泳池,一周7天时间里,大强度的训练再加上学习就占去了6天。周日是她惟一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在这个时候,疲劳至极的小李季只想补补瞌睡、洗洗衣服,顶多就是再和队友们聊聊天、上上网,她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顾及其他活动。为了控制体重,李季还必须得接受教练严格的“零食管制”,面对各种美味零食的诱惑,即使再眼馋也只能痛苦地忍着。 除了严酷的训练和单调的生活,李季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训练条件。由于学校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加之训练经费十分紧张。在1998年至2003年的5年时间里,李季和队友们每天都在李雯教练的带领下,骑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五华游泳馆之间进行训练,一年四季无论天气如何,从不间断。这期间,李季享受的都只是每天16元的伙食标准,去外地参加比赛只能坐火车,忍受长时间的旅途颠簸之苦,甚至连训练器材和服装有时也要自己掏钱购买…… 6年艰苦的专业训练磨练了李季意志品质和独力生活能力,同时也让她的运动技术和成绩飞速提高。 2003年,李季在全国锦标赛上表现出色,获得200米自由泳的第4名,她也在当年11月被选入国家队。李季擅长的200米和100米自由泳一直都是我国女子游泳项目中的强项,国家队中汇聚了罗雪娟、徐妍玮等众多名将,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能站稳脚跟,取得参加雅典奥运会的比赛资格,作为小字辈的李季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在今年初随国家队在广州参加冬训的时候,她甚至一度练到了腰肌劳损的程度。 当李季在电话中将自己的伤情告诉父亲时,李永军感到非常心疼,劝女儿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就不要再勉强。然而,女儿的回答却令父亲的心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爸爸,这种机会4年才有一次呀,无论如何我都一定会坚持下去。”奥运会后,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李永军感慨说:“当时我第一次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我原先对她的所有顾虑在那个时候全都没有了,我相信她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李季没有让家人、教练、队友和学校失望。在雅典奥运会上,李季被中国游泳队列为女子200米自由泳项目的第一替补。由于赛前的状态非常出色,李季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预赛中有些出人意料地被游泳队派遣出场参赛。年纪轻轻的她毫不怯场,不负重望地游出了较好的成绩,帮助游泳队顺利闯过预赛、半决赛,进入决赛。决赛前,教练考虑到李季年纪小、参赛经验少,临时决定用著名选手徐妍玮替换她参加决赛。中国队获得该项目的亚军,李季虽然没和队友一起登上万众瞩目的领奖台,但是按照奥运会游泳比赛规则,她胸前还是挂上了银光闪闪的奖牌。 国家队挑选李季的目的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储备和培养人才,没想到李季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良好的表现,提前4年向国家队、向家乡父老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年仅18岁的李季圆了自己的奥运梦,为祖国和家乡争得了荣誉,也迎来了自己运动员生涯的第一次辉煌。 银牌背后凝聚团队精神 李季以一个体校学生的非专业运动员身份获得奥运会银牌,巨大的荣誉背后是10多年来默默训练的艰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同时凸现了我省基层竞技体育训练目前蕴涵的巨大潜力。 作为省体育局下属的一个差额拨款行政单位,省体校多年来的教学和训练经费一直都非常紧张。但是几年来,只要游泳队有外出比赛的需要,即使经费再紧张,学校也都一路绿灯。2003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海埂后,考虑到游泳队每天骑自行车去训练,路途既遥远又不安全的问题,学校开始派专车接送队员。今年11月初,学校又从有限的训练经费中挤出14000元,为游泳队添置了一台专用的训练器械。校长赵建军说:“我们也知道游泳队这些年很不容易,但我们经费的确非常困难,所以在尽量满足他们物质需要的同时,只能更多从精神上去关心他们、支持他们。” 李季的教练李雯当运动员时也曾叱咤风云,在1987年全国七运会上为我省夺得女子400米混合泳第三名,在1988年全国锦标赛上又夺得了该项目冠军。1994年退役后,出于对游泳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她没有计较工作条件的艰苦,毅然决然地接手了体校的游泳队。对手下的这帮孩子,李雯就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心尽力。训练中,她从来都是从严入手,绝不迁就放纵,但在生活中,她却对队员呵护有加,尽心尽力。 艰苦的环境条件磨砺着队员,深情的关爱呵护着队员,游泳队树立起了一种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梅花香自苦寒来,省体校游泳队近年来人才辈出,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李季和男子蛙泳全国冠军范罗君两名优秀选手,两人也在中国泳坛开创了以体校学生身份直接入选国家队的先河。除了李季和范罗君以外,目前李雯教练手下还有17名极具潜质的优秀苗子,他们是云南游泳再造辉煌的希望所在。 人物档案 姓名:李季 性别:女 生日:1986年7月9日 籍贯:云南曲靖 运动生涯: 1992年进入曲靖市少体校业余游泳训练班开始游泳训练。 1998年进入省体校游泳队接受专业训练。 2003年11月入选国家游泳队。 现为云南省竞技体育学院游泳队队员、云南省游泳队队员、国家游泳队队员,并在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高级水平班学习。主要成绩: 2003年获得全国游泳锦标赛女子200米自由泳第4名,2004年世界杯短池游泳系列赛俄罗斯站女子200米自由泳第5名,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第二名。 饶 勇 方学良 (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