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马的前世今生

三河马的前世今生
2019年04月24日 09:10 新浪体育
三河马 三河马

  百年育成史

  三河马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拥有百年育种史。在清朝时期,1897年俄国修建中东铁路,曾输入一部分种马改良蒙古马,解决役用需求;1904年至1905年,有一部分俄罗斯人移居到呼伦贝尔草原三河地区,带来一些后贝加尔马(属蒙古马系统);1917年至1930年,前苏联人带来后贝加尔马和少数其他优良品种,以及含有奥尔洛夫和比丘克血统的改良马,到三河地区和滨洲铁路沿线定居;1934年,伪满时期,日本人曾在海拉尔设种马场,引进了阿拉伯、盎格鲁阿拉伯马、英纯血马、德兰和美国快步马等马种,对当地马进行改良,直至1945年。移民和战争带来的种马,为三河马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解放后,工农业生产和军事上都需要大量役马和种马。经国家农业部实地调研三河马,1955年、1956年,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在三河马产区大量收购三河马,组建了以额尔古纳旗三河马场和鄂温克旗大雁种马场为核心的多个国营牧场,投入大量的技术人才、物力,组织长达33年的三河马计划选育工作。1986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农委和科委组织三河马品种鉴定验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三河马。

  三河马从1955年的一万多匹发展到1985年,三河马数量又回到17357匹,期间,历史上存栏最多的1974年,仅国营农牧场就有32271匹,到1981年总增三河马累计为41865匹。多年来向全国农、林、牧区和部队输送了种马、役马、军马和马术运动用马41100余匹,并向越南出口三河马种马36匹。三河马无论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较高,对生产建设、马种改良和国防战备等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遗传资源的流逝

  大雁三河马种马场坐落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大雁镇,该场成立之时,从周边牧民手里收购了不少三河马。随着农牧业机械化,对马匹的需求量骤降,遍布国内的各个国营马场纷纷改制解散。1986年大雁三河马种马场改制,鄂温克旗的巴彦查岗苏木、巴彦托海镇牧民争先恐后地选购大量优质三河马种公马和母马。因此,上世纪90年代鄂温克旗的赛马驰骋大小那达慕,屡屡摘夺桂冠,燃起那达慕激情。

  鄂温克旗牧民爱马,更爱三河马。为了得到更优秀的三河马,他们在马群间互换种公马。再利用传统相马经验选马,并付出心血调教赛马。在那达慕赛场上的较量,正是相马、驯马技艺的切磋。有多少爱马人慕名而来,将优质三河马带出鄂温克旗,带出呼伦贝尔。

  然而,相比种马场科学维护和发展三河马品种品系,民众对三河马的热爱与激情微不足道。三河马群体规模逐渐缩减,品质明显下降。牧民虽然明白更换种公马,以防止近亲交配,但却没有为之提供选种选配记录的体系服务,眼看着三河马的品质在下降,爱马心切的牧民抱着“改良”的希望,筹资购买英纯血马,遗憾的是,三河马的血缘就在代代杂交中流逝。。。。。

  科技兴马业

  2006年,在国家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呼伦贝尔市科技局的科技项目支撑下,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着手进行三河马的选育,2009年正式投资成立鄂温克旗科兴马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重筑三河马原种场,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分析中国现代马产业发展需求,制订三河马乘用型新品系选育育种规划,引进英纯血马、俄罗斯布琼尼马,采取一代导血杂交育种措施,开展本品种选育。

  201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验收三河马原种场。通过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选育,鄂温克旗科兴马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无到有,目前三河马育种群达到320匹,导血外来品种种公马14匹,三河马种公马5匹、成年母马122匹、育成马108匹、新产幼驹63匹。

  应用马冷鲜精保存运输技术、马冷鲜精人工授精技术,辐射鄂温克旗境内巴彦托海镇、巴彦查岗苏木、巴彦塔拉乡、锡尼河西苏木和辉苏木5个乡、镇、苏木5000余匹规模马群,初步搭建三河马乘用型新品系选育联合育马框架,完成1000余匹母马的选种选配育种任务,获得851匹选育后代。在导血杂交一代的基础上,已收获26匹回交一代马匹。

  目前,鄂温克旗科兴马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育种部、饲养管理技术部、三河马种质实验室、繁殖技术服务部、兽医部等技术业务部门。鄂温克旗科兴马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科学技术为本,注重技术团队建设,提高强化技术力量,探索着种马业创新创业之路。

 

  (新世纪体育报)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