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羽新秀于小含:亲情是前行动力 当年哥哥跟屁虫

2014年04月23日12:35  《羽毛球》杂志 收藏本文

  文/赵婷

  在国家队里,于小含给人的感觉总有那么一点特别。一头利落的短发、1米75的身高和健硕的身材,和队里的其他人一样,她的外表有着运动员该有的健康与阳光。但了解她以后,你会发现,这个快满20岁的年轻小将,内心却住着一位热切渴求亲人疼爱、听话的小公主。从2013年初出茅庐便一举拿下亚青赛、世青赛双打亚军,到2013年全运会担起北京女队主力重任,于小含一路成长着。

  哥哥的“跟屁虫”

  于小含的人生注定要与羽毛球[微博]结下缘分。她的大伯于炳龙是淮北羽毛球学校的校长,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他很早就开始教自己的儿子于小渝打球,而从小就像“跟屁虫”一样粘着哥哥的于小含,自然也跟着练了起来。

  “我和我哥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小时候穿哥哥的衣服,跟在哥哥后面玩,他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于小含笑着说,“后来,我大伯开始教我哥哥打羽毛球,我也就跟着学起来了。”那一年是2000年,于小渝9岁,于小含只有6岁。

  那时,还没有现在的淮北羽校,他们打球就像打游击一样,不停地变换着场地。最初,他们跟着大伯在一家大学的球馆里学球,后来换到了一家水泥厂的简易球场,再后来是在一个由停车场废弃的售票大厅改造而来的球场。

  “可能也就有一两片场地,条件很简陋。”尽管条件不好,但在于小含的记忆里,学打羽毛球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每天下午放学,我都会跑到我哥的教室外,敲敲窗户叫他一起放学。”那时候,哥哥在于小含心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

  当时,于小含的父母已经离婚了,尽管两人轮流照顾她,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像一般单亲家庭的孩子那样有着很强的心理缺失,但于小含对亲情的渴求还是异于寻常的强烈,这在哥哥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我小时候有一点挺不好的,就是见不得哥哥和别人说话,我就想让他跟我一个人说话。”于小含说,她觉得有个哥哥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她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于小渝是她的哥哥。

  后来,哥哥被选进了北京队,在于小含心中,哥哥的地位更升高了一层。“每次他从北京回来,都有很多人找他打球,都打不过他。后来连大伯都打不过他了。他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对于哥哥的无限的羡慕与赞叹,让于小含坚定了一个信念:“以后我也要去北京打球。”

  一个人去成长

  9岁那年,于小含被大伯送去了无锡市体校,拜陈钰萍为师。“去的时候,大伯并没有说要把我留在那里,只说是去看看。到那儿以后,他让我到场地上跟其他人一起训练,他和陈教练要聊一聊。可是,等到中午我训练结束再来找大伯时,大伯就不见了。”于小含说。

  虽然大伯教球时特别严格,特别凶,于小含从小就比较怕他。但第一次离开家,大伯又不告而别,她心里还是很慌,拼命地四处寻找。“我知道大伯是为我好,怕我一时接受不了,心里难过。”于小含理解大伯的用心,大伯走后,她很快便融入无锡羽校这个大家庭中。每天在陈教练的指导下认真地完成着训练任务,努力和每一个人保持好的关系。“我特别怕自己一个人。我们学校的宿舍和球馆离得比较远,每天去训练都要走很长一段路。我特别喜欢和大家走在一起,一起去上课,一起去训练。”回忆起自己在无锡羽校的生活,于小含并不记得训练的苦与累,只是清楚地记得自己害怕一个人的感觉。

  2006年,于小含被选进了北京羽毛球队。终于可以到北京和哥哥团聚了,于小含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到北京队后,教练居然还安排她和哥哥配合混双,这可让于小含更加兴奋,“毕竟是亲人嘛,那种感觉很不一样,而且对他不会有顾忌。”

  “小炮灰”的成长烦恼

  于小含说,刚进北京队时自己就是个“炮灰”,永远是坐在看台上替别人呐喊助威的角色。但是,因为有哥哥在,于小含也没有觉得这样的日子有多难过。2012年,于小含参加了国家青年队集训,之后顺利留在了国家队。责任重了,烦恼也随之来了。

  “刚去国家队集训时,我和杜婧姐配。那时,我就想自己要好好打,不能拖后腿。集训结束回到北京队,反而感到压力很大,毕竟在国家队训练过的,再打不好就太丢人了。”小含说。其实,在北京队的两年,于小含的球技进步很快,不知什么时候,她甚至已经超越了自己从小崇拜的哥哥。进入国家队后,更加严格的训练和更高强度的对抗,让她的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在失败中收获感悟

  2012年对于于小含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她和黄亚琼被选中征战在印度举行的亚青赛。第一次拿到印有名字和五星红旗的比赛服,于小含激动得睡不着觉,“我把衣服铺平在床上,拍了照片发微博纪念一下。”不过,第一次的亚青赛之旅,于小含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3年,于小含又参加了亚青赛和世青赛。两次比赛,于小含和黄亚琼都只拿到了亚军,这让于小含有些自责,“亚青赛女双决赛,我们跟一对韩国选手拼了3局。结果决胜局我们没有顶住,中国队的女双金牌丢在了我们手里。最让人崩溃的则是之前的团体决赛,我们居然也输了,还是0比3输给日本,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同年的世青赛,中国队虽然夺回了团体冠军,但于小含在女双决赛中还是输了,依然屈居亚军,于小含心里很郁闷。

  在内心异常苦闷的时候,从来没有主动给大伯打过电话的于小含第一次主动拨通了大伯的电话。电话里,于小含对大伯说,自己不想练了。让于小含没有想到的是,大伯听了这话并没有生气,反而为她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高兴。电话那端,大伯耐心地劝慰于小含,告诉她竞技体育这条路本来就是这样残酷。“他并没有要求我一定要拿第一,只是希望我能全力付出,做最好的自己,开开心心的,他和家人也就开心了。”听了大伯的话,于小含的心里暖暖的,很踏实。

  大伯的一番开导让于小含解开了心结,之后,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都更加投入,信心也更加坚定。2013年出征澳大利亚公开赛前,她因为受伤影响了正常训练,竞技状态一般。但在比赛中,她全力去拼,与搭档默契配合,最终夺得了个人第一个国际赛事冠军。站在领奖台上,于小含开心地笑了。

  赛场上的风吹雨打,赛场外的磨砺与付出,已经让于小含学会了独立与坚强、理解与珍惜,而亲人永远是她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动力。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 新闻马媒称MH370调查或从头开始
  • 体育亚冠-埃神两球恒大2-1头名出线 贵州0-5
  • 娱乐黄晓明全家福曝光 Baby获未来公婆喜爱
  • 财经港媒称华润宋林请领导吃顿饭花60万元
  • 科技新浪科技特别策划:中国互联网20年
  • 博客从法律角度看内地女童香港便溺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育儿80后辣妈自制爱的早餐专治宝宝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