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索契冬奥会,有25000名志愿者在为赛事提供服务,来自中国安徽的丁逸卿就是这25000人中的一员。和所有志愿者一样,丁逸卿每天为冬奥会忙碌着,但和其他志愿者不一样的是,丁逸卿的志愿者之路颇具传奇色彩。
冬奥会官网征集志愿者 他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
丁逸卿,男,20岁,安徽铜陵人,2011年高中毕业后,就远赴美国留学,目前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Purdve University),学的是航空工程专业。
在国内的时候,丁逸卿就有了志愿者的经历。
2011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在安徽铜陵举行,组委会征集志愿者为赛事提供英语翻译服务。丁逸卿那时候还在铜陵一中读高三,学业正紧,但他还是毅然报了名。
那次的志愿者经历令他印象深刻:“通过这种国际大赛,认识了不少朋友,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觉得挺有意思。”
后来,丁逸卿高中毕业之后就去了美国读书,在美国,他依然热衷于志愿者服务。“学校每年接新生入学,我都会去,特别是为一些来自中国的留学新生提供各种咨询与引导。”丁逸卿说。
在有了第一次的赛事志愿者经历之后,丁逸卿对各种大赛的志愿者招募活动就都非常关注,2012年2月,索契冬奥会组委会在自己的官网上公开征集志愿者,丁逸卿看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面试官让他翻译一段对话 他半夜躲进卫生间回电话
然而丁逸卿的申请并未立刻获得批准。从2012年2月提交申请,到2013年3月,丁逸卿没有收到索契组委会的任何回音。
直到2013年3月底,丁逸卿突然收到了组委会的消息,要求他在约好的时间通过skype接受面试。
据丁逸卿回忆,面试官是一位女性,面试内容很简单,就是给他一段中文版的情景对话,让他在两分钟之内翻译成英文。这对留学美国的丁逸卿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然而面试之后,又是一段长长的等待。一直到2013年8月,忍无可忍的丁逸卿根据面试官留下的电话号码,给索契组委会打了电话。“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有时差,我只能在半夜打,为了不打扰室友休息,我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坐在马桶上给面试官打电话。”丁逸卿笑着说。
那次电话里,面试官请他再等一周,下周就会给出答复。“不过我等了一周,还是没收到回复的邮件,我只好又坐在马桶上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又告诉我下周就会有答复。”
忍无可忍他给普京写信 一周之后他成为志愿者
在“下周复下周,下周何其多”的电话往来中,丁逸卿的申请一直没有回音。“这中间,我给组委会打过几十个电话,发过上百封邮件,但一直没有给我答复。”丁逸卿告诉记者:“10月中下旬的时候,我就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办公室写了封信,把我的情况说了一下,讲述了我申请志愿者的经历。”
“没想到,信寄出去一周之后,我就收到了索契组委会给我的邮件,我还记得那天是星期五,说我的申请获得通过了,并且还特别提到:总统办公室已经把我的信转给他们了。”
丁逸卿告诉记者,组委会最早给他的岗位是在奥运村的接待工作,但他向组委会表示,希望换个岗位,后来组委会又给他换了冰球馆等三个岗位,最终将他安排在了MPC(主新闻中心)做媒体接待工作。
做志愿者自己要贴上万元 但他还是认为这经历很值
既然是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当然都是免费的,丁逸卿也不例外。丁逸卿说他不但不挣钱,自己还要倒贴上万元。
在MPC,丁逸卿的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不过丁逸卿的工作时间往往超过这个量:“我最多的一天在MPC工作了16个小时,特别是开幕的前几天,所有的媒体都来了,头绪非常多,工作量非常大,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成百上千件,快累趴下了。”
工作量再大,这样的付出都是免费的。丁逸卿告诉记者,志愿服务不但不挣钱,自己还要倒贴不少钱。
“来往索契的机票全部要我们自己解决,光这一笔花费就要上万元。”丁逸卿介绍说:“索契冬奥会对志愿者已经算是相当好了,按照惯例,志愿者的食宿都是要自己解决的,比如伦敦奥运会,外地的志愿者都是自己掏钱吃住。你也知道的,索契冬奥会期间的房价贵得离谱,如果我自己负担,当真有点困难。”
尽管如此,丁逸卿对这一段志愿者经历还是相当满意,“人生嘛,就在于经历,能认识您这样的世界各国的媒体记者,交这么多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朋友,不也是一种收获么?”
在记者采访结束之后,丁逸卿问记者:“你会把我的事情登在报纸上吗?扬子晚报在我们铜陵可受欢迎了,而且我在南京还有很多朋友同学,如果刊登了,他们都会看到我的。”丁逸卿叮嘱记者:“你的报道要是刊登了,记得告诉我一声啊!”
特派记者 殷小平(索契今晨电)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