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拉松怪象:北京赛沿街如厕 郑州赛造12吨废物

2013年10月21日14:28  舜网-济南时报 微博

  天公作美,10月20日举行的201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遇上了大晴天。清爽宜人的北国之秋对于选手们来说是最大的幸运,因为去年是顶着雾霾和低温进行的。

  3万多人,41.92公里的愉快旅程,大部分人都会拍下照片,和朋友们炫耀——— 这是一项健康、环保、有毅力的运动。

  果真如此吗?因为在城市道路上举行,数万人同时参与,马拉松的制造垃圾能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北京马拉松垃圾还在,甚至还因为天凉,选手们沿街如厕,以至于尿流成河……

  有马拉松的地方就离不开垃圾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的城市都非常热衷于举办马拉松比赛,什么广马、沪马、厦马、郑马、北马,一时间万“马”奔腾。但群“马”过后,留下的垃圾也极为可观!记者今年特别关注了垃圾的问题。北京马拉松选手准备区以正阳门北侧的小广场为主,起跑点则设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记者于早上7点30分到达选手准备区时,全程、半程和迷你的各组参赛选手已经按照先后出发的顺序站在了指定的位置。此时准备区的地面上十分干净,每隔5米就有一个垃圾桶,流动厕所周围也安置上了垃圾桶,负责这个区域的环卫工不太清楚为北马增设了多少垃圾桶,她告诉记者早上6点他们就到岗上工了。

  准备区的选手们有的在做热身,更多人则是忙于合影,还有的在招呼熟人。记者拐入东侧起跑区之后,地面卫生环境发生了“递进式”的变化。开始有塑料、纸片、扯破的防寒衣、空瓶子零星散落着。全程组和半程组已经出发了,迷你组的选手们正愉快地越过起点。越临近终点,地面上的垃圾越多,有的饮料瓶整齐地码放在铁栏杆下,有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插在栏杆的空槽里,还有的横七竖八地歪倒在地上。令记者惊讶的是,流动厕所的牵拉杆上整整齐齐码放了至少20个喝完了的饮料瓶,而几米开外就有一个垃圾桶。

  尿流成河,马拉松运动之耻

  而沿着复兴门一路往北走不到一公里就有第一个饮水区,跟往年一样,饮水区总是湿漉漉的,纸杯一地,犹如过了一个泼水节。这也算是马拉松比赛的一个特色。根据马拉松规则的要求,每隔五公里就设立一个饮水区,每两个饮水区之间设立一个饮料站,以保证运动员的补充。据北马组委会负责人尹先生介绍说,虽然北马参赛总人数三万人没有变,但由于全程跑人数增加至15000人(较去年增加了3000人),今年饮用水、纸杯、饮料的数量都有所上涨。

  “今年提供16万瓶矿泉水、用水900桶、饮料4100箱(1箱12瓶)、20万个纸杯。”他说,“我们在每个饮水区都配备了垃圾桶,尽可能方便处理垃圾。”

  不过,垃圾问题还没彻底解决,尿流成河又成为今年马拉松的“新课题”。马拉松选手要大量喝水,但由于赛会组织方设置的流动厕所和公厕有限,很多需要“方便”的选手都选择在赛道旁“就地解决”。

  有人戏谑“尿红墙”为北马传统,完美的赛事结果固然重要,细节却不可忽视。一面要提醒个人注意文明,一面也要检讨组织方为何不提供充足设施以免尴尬?对于马拉松运动员上厕所的问题,陕西省体科所所长韩俊贤认为,就地解决的更多是一些非专业运动员或者爱好者,而专业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如果在赛中“内急”,甚至会直接尿到裤子上。“他们会顺着裤子尿出来,因为不想轻易停下来,停下来会失去节奏,也会影响成绩。”

  (特约记者肖苑玫 车莉)

  马拉松真的环保?

  在北京发生的尴尬在全国各地上演,有马拉松的地方就逃不开垃圾的“围追堵截”。

  2013年4月的郑州马拉松,当天共产生垃圾12吨,360多名环卫工人,一直到天黑才打扫干净;2012年底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不少选手把携带的一次性雨披、塑料袋、雨伞等随意丢弃在路面上。此外,一些选手排队参赛时为了走捷径,随意跨越路边隔离栏,踩踏路边绿化带,外滩陈毅广场一片狼藉;厦门马拉松亦是如此,有网友在论坛上曝光了2011年一次比赛后的照片,短短一段路上铺满了白色的塑料纸杯,宛若海洋……

  国外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也逃不开这种无奈,比如在日本举行的规模最大的马拉松比赛,参加者超过5万人,使用的纸杯接近70万个,需要1.8万志愿者维护现场,所有人在现场制造的垃圾和二氧化碳等同于30万人在一天内制造的。“如果因为马拉松而制造了更多的垃圾和污染,我觉得这已经违背了马拉松的初衷,绿色运动比绿色出行更应该得到提倡。”郑州马拉松比赛结束后,网友给的评论,在今天看来依旧适用。 (综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