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季芳 刘硕阳 范佳元 10月14日,天色向晚,东亚运动会主场馆之一的“水滴”体育场,周身闪耀着迷人的光芒。隐约的助威声从这座庞大的建筑物中传出,东亚运动会的足球收官战正在那里进行。
随着各项比赛渐入尾声,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也将于15日落下帷幕。届时,经过20年发展的东亚运动会将退出历史舞台,6年后,东亚青年运动会将取而代之,以新的形式延续这项赛事在东亚体育发展中的历史使命。
刘翔、朴泰桓、杉原加代等体育明星都成名于东亚运,而今东亚运渐陷窘境
2001年,当18岁的刘翔踏上第三届东亚运动会的田径跑道时,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这位来自上海的年轻人会为中国田径实现突破。从东亚运动会,刘翔开始了征战男子110米栏国际赛场的“飞人”之路……
东亚运动会的历史并不算长,但是从这里走出、登上世界之巅的体坛名将却不在少数。刘翔、杉原加代、朴泰桓等中、日、韩体育明星都成名于东亚运动会。创立于1993年的东亚运动会曾经是“亚洲体育运动史上的新篇章”。那个时期,在亚洲范围综合性大赛或者单项高级别赛事比较匮乏的大环境下,东亚运动会对东亚体育的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竞技体育实力雄厚的中、日、韩选手在这里互相摸底、练兵,而体育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将这里当作难得的与高手过招的舞台。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表示,东亚运动会举办之初,促进了各东亚国家和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之间的文化交流,为那些竞技体育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推动了这些地区的体育发展。“以中国澳门为例,在举办了一届东亚运动会以后,该地区体育全面开花,市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提高。”
不过,随着国际体育形势的快速发展,亚洲范围内举办的世界级高水平赛事越来越多,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赛事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焦点,东亚运的生存空间被逐渐挤压。本届东亚运动会,尽管中国队派出了包括奥运冠军在内的参赛阵容,但大部分成员还是各个运动队的二三线队员,韩国队和日本队的参赛名单上则基本没有知名运动员。奖牌榜上中国代表团也呈现出“压倒性”优势。
日本奥委会常务理事、本次东亚运动会日本代表团团长平冈英介认为,由于各类比赛比较密集,很多优秀运动员都不能参加东亚运动会,让赛事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蔡辰威则表示,由于东亚地区体育实力存在明显的不均,东亚运动会已逐渐失色,“不如让年轻选手来此磨练,为各地体育的未来练兵。”
2019年赛事将转型为东亚青年运动会,对此叫好声居多
东亚运动会顺应发展,积极求变。2019年,赛事将转型为首届东亚青年运动会,参赛选手的年龄将被限制在14岁至18岁之间。
“年轻选手是体育发展的未来,东亚运转型东青运则为他们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魏纪中的观点能够代表不少人的意见。东亚运动会联合会名誉主席霍震霆表示,东青运能够让体育向东亚地区的年轻人进一步延伸,为参加亚青会乃至青奥会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而本届东亚运动会香港代表团团长霍启刚则认为,体育向青少年倾斜是一个大的趋势,“青年体育的发展使得高水平运动员源源不断地涌现,”霍启刚说,“我们也希望给青年运动员更多的比赛机会。”
从竞技的角度出发,中、日、韩等国家实际上早已开始了东亚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青年化”。虽然中国参赛选手名单中不乏张培萌、叶诗文等名将,但在田径、游泳这样的基础大项中,年轻队员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东亚运动会发展到今天对于高水平选手来说意义不大,但年轻选手却能从中受益,”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说,“我们派出年轻选手,他们的水平可能和对手相当,甚至不如对手,比赛的锻炼价值就会很大。”中华台北代表团副团长彭台临也认为,东亚地区年轻选手的实力差距不如成年选手那样大,各国在同一水平上竞争,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东亚体育的发展。
不过,面对东亚运的转型也有人表示了担忧,参加过4届亚运会的中国澳门保龄球总会秘书长蔡洁芬就表示,由于保龄球的参赛队员年纪都比较大,赛事转型后,项目可能面临被取消的风险。“保龄球项目的大赛并不多,而青少年的比赛已经有了亚青会、青奥会,东亚运转型为东青运,对我们成年选手来说,相当于将本来就不多的赛事拿走,我感到不是很理解。”
赛事设项的选择要适合青年人和亚洲的特点,赛事定位仍需探索
寻找新的定位,是赛事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各参赛队不同的参赛诉求和目标,东亚运动会曾一度面临众口难调的局面,这一现象可能会在新的东亚青年运动会上再次出现。在项目选择上,赛事是否依然延续奥运项目占全部项目的2/3,非奥项目占1/3的传统,尚且未知。
“项目的选择面要适当放宽一点,要更多地适合青年人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亚洲的特点。”这是魏纪中给出的建议。在新加坡召开的首届青奥会上,组委会曾根据青少年选手的特点改设“三对三”篮球赛,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这样的调整对于即将“诞生”的东亚青年运动会无疑具有借鉴价值。
由年轻选手组成的参赛阵容也可能因为“星光黯淡”降低了人们对赛事的关注度。对此,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体育发展局体育发展厅厅长林莲娇认为,“比起明星参与,更重要的是要为青少年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为未来做好准备,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未来的明星。”
转型的步伐刚刚迈出,赛事就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对于那些平常少有机会参加国际赛事的年轻运动员来说,这依然是个非常珍贵的锻炼平台。锻炼队伍,为里约奥运会发现新人,尤其是田径、游泳以及三大球等项目上的新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说。蔡辰威则建议,未来的运动会可以适当减少非奥项目的比例,更多地向为亚运会、奥运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倾斜。
霍震霆介绍说,目前有关赛事组织、项目选择和设置等具体细节还在酝酿之中,需要一段时间的讨论才能出台。不过,各代表团对于赛事的未来已经达成共识:改革后的东亚青年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也应该成为各国青少年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