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媒回顾全运:放弃高投资项目?诸多项目仍需平台

2013年09月28日06:23  南方都市报

  编者按:8月31日至9月12日,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举行。关于全运会的争议很多,当中的一点就是,负面新闻频出的全运会有没有必要继续办下去?在本期周刊做体育季结之际,这里提供一种私人化的观察——参与多届全运赛事报道的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程岗,以全运记者和观众的身份,道出他的所见所思。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花钱多的项目就应该放弃?

  从沈阳[微博]、从全运回来十来天,感觉像过去了很久。有关辽宁全运会,偶尔那么一想,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两个比赛日。

  马术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是个陌生的项目,不知道规则,也不知道趣味在哪里。十二运马术比赛一共有六枚金牌,广东队在障碍赛团体比赛领先很多的情况下被内蒙古逆转,只获得亚军;个人赛东莞马王李振强成为了最后进入附加赛的四人之一,但最终无缘奖牌。第二个项目是盛装舞步,团体赛广东仍然是极有希望获得冠军的,但老将顾兵所驾驭的马儿出了状况,拒绝好好“跳舞”,广东只能再拿一枚团体银牌。

  全运会里,一些不明就里的媒体会说某些项目的投入是不合理的,马术就是其一,因为这些参赛的、基本上来自欧洲的温血马价格不菲,很多值两三百万,有几匹马的价格甚至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全运会的参赛选手有些是骑着自己买的马来出战,有的是骑着赛马场的马、相 当 于 是借了一匹马 来 参赛。当然,也有骑着体育局买的马参赛的。在马术场,这三种模式的参赛者同时存在,广东队的组成模式也是混搭的,比如李振强,就是自己开马场的。

  广东其实并不产马,广东马术在历届全运会获奖很多,原因是投入较早,抓得不错,这个和流行音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广东先兴起原因类似;香港也不产马,香港的马会,速度赛马的竞技娱乐却很发达,这些和炎热的天气无关。

  从90年代起,一直在全运拿金牌的广东,如果在这次十二运马术赛场上拿不到金牌,压力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到项目的生存。马术这个项目在广东省体育局归黄村基地管理,甚至回来后有风声传出,说广东体育系统不少项目要推向社会,就像恒大[微博]的足球或者宏远的篮球一样。

  好在全运会倒数第二天,广东马术队一举拿到了三日赛团体和个人两枚金牌。马术三项赛是对骑手考验最复杂的项目,运动员必须在三天时间完成越野跑、舞步和障碍三个项目的比拼,类似田径里的十项全能。在全运会闭幕前连夺两金,当梁锐基们和他们的马儿一起成功地跨越障碍时,我实在忍不住高声欢呼。

  简单算来,广东还是在全运马术赛场收获最丰富的省份,新疆拿到了盛装舞步团体和个人金牌;内蒙古拿到了障碍赛的团体金牌,障碍赛的个人金牌归属北京17岁女孩朱美美。据说朱美美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她去欧洲训练的费用是爸爸支付的,她的夺冠,对于北京的媒体来说是个好故事。这也是媒体在以前没有遇到的料,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的全运会,都不会有像朱美美这样的故事出来,就像十年前广东也不会有关天朗[微博],因为当时大家都没有钱。

  内蒙和新疆夺冠,表面上看是这两个本来就适合开展马上项目的地域获得他们本来就该获得的金牌,但是如果没有大投入,他们也不会在全运会拿到金牌的,那么广东是否要放弃马术项目呢?就像我们当年放弃流行音乐一样?

  如果没有全运会,他们的舞台在哪里?

  全运会最后一天的比赛,只有男篮成年组决赛和水球等几项,而且赛程安排比较不合理,男篮要在头天晚上打完半决赛后接着在中午进行决赛,更惨的三四名决赛在上午进行,主要原因是节俭办全运,闭幕式在下午进行,主办方也找不到更好的编排赛程的方式,所以只能这样了,既辛苦了运动员,也对赛事的票房产生影响。不过,全运会的组委会似乎不太关心票房的问题,感觉他们更关心赛场安全问题,“维稳”是主题,至于比赛有没有人看,似乎并不重要。

  闭幕式前一天,解说完下午的马术和羽毛球[微博]等项目后,我准备抓紧时间去现场看看比赛,此前每天基本都在演播室,没有去过几次赛场,如果到了沈阳,对全运的体验只是从广州换到沈阳看电视来感受全运,实在太浪费了。

  之前在全运会广电中心,我们看到很多赛场观众稀少,某些足球赛场甚至几乎“零观众”。这让人感觉很奇怪,热爱体育的辽宁人真的不喜欢看全运吗?一问才知道,原来很多赛场是不卖票的,而不少赛场只在现场卖票,迟到一定时间就不能再买到票了。总之,规定里有很多很苛 刻 很 奇怪的内容。

  游泳和田径这两个大 项 情况如何?到了游泳赛场,我吓一跳,尽管媒体有专门的座位,但几乎已坐满了。辽宁观众很内行,大声地在颁奖时喊孙杨[微博]的名字,让这位冠军享受得把获奖的鲜花抛上看台。旁 边 有 观 众说:“你看孙杨老帅了,你看你看他瞅咱俩呢……”现场观众的快乐程度不亚于孙杨。

  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进行时,满场都是为辽宁队员加油的声音,而且喊的节奏和选手的划水节奏很贴,现场和谐得很有高潮。辽宁队最终没游进前三,但是很显然,懂行而且口才贼好的沈阳人,能够制造出良好的比赛氛围。

  在游泳比赛结束后我快步跑去了田径场,奇怪的是那里也快坐满了人。仔细一看,奥体中心两层看台,上面一层没放人上去,下面一层全坐满了,现场差不多也有两万名观众。

  女子4×400米决赛,广东四位姑娘从领先被追近又再逐渐拉开距离,整个全程在全场观众的呐喊声中,产生出一种令人哽咽的气氛。我的喉咙此时犹如被某种东西堵住,口中干渴,直到广东队第四名队员冲过终点,那种感觉才放下。现场音响一直在很贴切地放台湾歌手杨培安的《我相信》,似乎选手们也被这首励志歌曲推动着,广东队四位姑娘冲过终点,激动地抱在一起,展露着一种在中国舍我其谁的表情。通过大屏幕播放的慢镜,高清摄像技术已经可以捕捉到她们冲刺时的表情,呼吸节奏的每一个变化,她们美得太令人震撼了!

  不去说数据,只是说,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我们只有奥运会没有全运会,超过一亿人的广东,广东的运动员,中国这么多省的运动员,他们的舞台在哪里?他们去哪里展示自己呢?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伦敦、去巴西看奥运的。如果没有全运,我们去哪里感受中国体育的力量呢?全运会不是办不办的问题,而是该怎样办才好的问题。什么是好,这个标准很难说,每个人不一样。

  后来得知,田径和游泳赛场开放了一些当日比赛门票的售卖,所以才有了观众的对现场气氛的营造。有媒体人士说,田径和游泳项目拯救了第十二届全运会,在现场有观众,让我们感觉到这次全运会,和老百姓有关了。

  十二运中,除了央视更加地人多和声势浩大之外,其他媒体不如原来那么热闹了。很多人说,全运会最热闹是2001年在广东举行时,而如今,地方电视体育频道已剩下没几个,不复当年各地方台狂扑金牌的情景。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似乎对全运缺乏真正的血脉联系,只是有个把编辑在捕捉些负面新闻,所以,平常通过不同媒体来感知体育的人,对全运的感知是不同的。全运是个浩大的工程,做好不易,然而,目前肯定没有一个更新更好的模式可以取代它。

  程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