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千千万万个爱跳舞的孩子一样,如今已经36岁的刘海博当年也曾怀着一个舞蹈梦,但命运却为他安排了另一条路——成为一名资深健身教练。如今已经是西安美格菲健身副总的他感叹时空混乱的同时也很欣慰,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刘海博用10年,六七千个授课小时,一课时40人左右的规模,将舞蹈融入健身操,再用健身操“重塑”了无数西安人的身体。
看电影《霹雳舞》爱上跳舞
和上世纪80、90年代的很多孩子一样,刘海博喜欢上舞蹈也是因为那部风靡一时的美国电影《霹雳舞》,不过在接触《霹雳舞》之前,刘海博就已经算是一个小运动达人了。小时候,因为母亲的朋友从兰州军区歌舞团退下来后搞了一次暑期舞蹈班,刘海博开始了自己的舞蹈启蒙,“当时练习的都是些中国舞的基本功,踢腿、下腰之类的,”结果一次下腰的时候因为没掌握好平衡,头撞到了地上,母亲因为怕出事就不让刘海博继续练了。
长大些后,书香门第的家庭希望刘海博考外语学院或医科大学,但因为父母都是医生,刘海博打小就特别讨厌医院,“我特别讨厌消毒水味儿,放学或者假期写作业什么的都伴随着这样的味道,所以就很厌恶医院和医生这个职业。”时至今日,刘海博有个头疼脑热宁愿在家吃药也不愿意去医院。
小时候的刘海博算是个淘气孩子,“12岁那年,我爸教我骑摩托车,就是当时那种嘉陵摩托,我爸在后面坐着,我两脚不着地就能把车开走。”到了18
岁,爱动的他甚至买了一辆大排量摩托。但无论怎样,刘海博始终都没有放弃跳舞,父母反对就偷偷练,就这样无师自通,他有了不错的舞蹈功底。
从北京舞蹈学院到给夜总会编舞
结束中学生涯后,因为闹着要上北京舞蹈学院违背了家里的意愿,刘海博和父亲闹得不可开交。虽然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但好在父亲最终服软掏了钱,让他以成教的方式进入了北京舞蹈学院学了一年多。
到了中国舞蹈圣地后,刘海博如鱼得水,开始接触各种舞蹈,不过学了一段时间,他开始迷茫,自己未来干吗?当初到了北京,才知道人外有人,自己很难单吃跳舞这碗饭,回归现实不可避免。于是,结束了学业后,刘海博毅然选择回到西安,在某影视学校舞蹈系任教,“其实就俩老师,每天早上坐很长时间的班车,带学生,教芭蕾舞的基础训练,现代舞的一些小的组合。学生喜欢跳现代舞,所以我就教一些他们喜欢的。”
用刘海博的话说,在现实划破梦想的外衣后,他就开始了一段又一段打工生涯。“我还在少年宫带过一阵小孩儿,开了两个班教拉丁舞,当时学生家长特别崇拜我,跟明星似的,上课的时候外边一站就是四五十个家长。”吃不到专职舞蹈演员的饭,吃个教舞的饭也不容易,往往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其间他还给一家演艺夜总会编舞,晚上排舞,一直到早上六点。虽然当时一个月下来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但因生活不规律压力大,有时候还要陪人喝酒,时间长了导致神经衰弱,还长了带状疱疹,当时那钻心的疼让刘海博想到了放弃。
转战健身圈 麦当娜私人教练赞过他
挣扎了两年左右,2003年刘海博结缘健身圈,不过当时他并没有急于和公司签约,“因为我
是学舞蹈出身,所以心中的文艺气息总觉得和健身不能相融合。那时上课都要求试课,可我却要求试课必须给钱,现在来看当时自己确实有些狂。但从第一次上课到今天,我从来没有因为业务和技术被别人炒鱿鱼,我的实力大家都看在眼里。”
从舞蹈老师到健身教练,刘海博认为前者属于象牙塔,而健身才能真正影响更多的人。在考取了第六套大众健美操指导员证之后,刘海博正式进入健身圈。2005年,作为公司特派到上海培训的5名员工之一,他凭借深厚的舞蹈底子和坚持不懈的性格在培训期间进步飞快,“当时我的教练是麦当娜的私人教练,他对我的评价非常高,也让我在业内的名气快速提升。最终,我的努力和执着换来了结果,一起培训中比我优秀的学员后来都被我一一超越。”说到这儿,刘海博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把健身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健身圈的金牌教练,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刘海博坦言他内心最希望做到的是改变很多人的健身观念,“我希望用我的方式,能让更多人快乐健身。这是一种理念,需要很多人花心思花时间去经营推广。或许我已经小有成就,但距离我期待的那天还有距离,我希望大家把健身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在身体出了问题后才想到健身。”刘海博告诉记者。
从业十年,刘海博被前来健身的人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我这里的肉该怎么减?”即使回答了成百上千遍,但这依然是刘海博最头疼的问题,“健身就是为了减肥?我从来都不这么认为。试想一下,当你运动的时候,从头到脚都在运动,怎么可能只有某一处部位消减脂肪呢?”刘海博说,“大家一看我是健身教练,都觉得我肯定每天都控制着饮食,其实我除了晚上不太吃主食外,平时几乎什么都吃。我经常给别人说,我们健身就是为了更好地吃。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循环模式,如果大家清楚这一点,那么健身的价值将更有意义。”
刘海博表示,同国外相比,中国人健身最大的问题就是目的性太强了,总觉得出了问题才健身,比如想减肥,想变强壮等等,为健身而健身,而不是将其看成一种生活方式,很难坚持一辈子。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蔚林
实习记者张尧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