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波希望林丹未来做教练 林丹:效仿盖德成常青树

2013年09月18日10:10  东方早报

  “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我说家庭是最重要的。我想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只有非常稳定的幸福的家庭作为后盾,才可以全力以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我希望近两年可以尽快做爸爸,但是还是顺其自然吧。”——林丹

  早报记者 朱轶

  2013年尚未过去,但林丹已经收获了一个完美的赛季。在经历了8个月的休战后,重返赛场的他实现了世锦赛五连冠、全运会三连冠,这也令他汲取了信心。

  那个曾经在外界看来并不确定的未来也渐渐清晰起来,林丹在周一的羽超联赛发布会上宣布自己将目标锁定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我希望直到自己打不动才告别赛场。”为了延续职业生涯,他也将在未来半年里缺战国际赛事,更好地休整调节状态,制定未来三年的备战计划。

  效仿盖德做“常青树”

  从2011年年底起,林丹何时退役就成了一个谜一般的话题。每当被问及这个问题,“超级丹”总是闪烁其词,而不少人也猜测他将在今年全运会后功成身退。猜测、预想在林丹身上似乎永远行不通,就像绝大多数人无法想到在休战8个月后,他还能连夺世锦赛和全运会男单冠军。

  下个月,他就将年满30周岁,三十而立也让林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全运会期间,总教练李永波表示,林丹还需要时间考虑。李永波给了林丹充分的自由,让他有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来做出人生的重要抉择。

  林丹并没有考虑太久,在新赛季羽超联赛的发布会上,他就强调自己下一步最大的目标就是坚持到里约奥运会。

  这其实是林丹内心一直压抑的梦想,一向脚踏实地的他并不愿意过早地对外发出各种豪言壮语,他更希望一切水到渠成。“只要有能力就一定会打下去。”这是他在多个场合曾经的表态。

  更重要的是,让林丹坚定这个信心的不仅仅只是两个分量极重的冠军,而是他最敬佩的对手丹麦金童盖德。这位36岁才告别赛场的球星一直是世界羽坛最具人气的球员,甚至一度被视作羽毛球[微博]运动的代言人。早在2011年时,林丹就流露出希望做羽坛常青树的想法,“我觉得盖德真的是非常了不起,35岁了还能够让我拿出这样的状态去胜他。这也是我下一个目标,因为我也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出现很多像盖德那样的,虽然以后年纪大了但依然能够活跃在赛场上。要像盖德学习,希望我也能够打到35岁。”

  坚持到里约奥运会,林丹将面对其中的艰辛,但他很清楚这样做的价值,“我希望自己留下的不仅是金牌,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林丹说自己希望让更多人认识羽毛球运动的价值,而不是拘泥于金牌,这也是他选择留下来的原因,因为继续在赛场上,他能够更好地推广羽毛球运动和羽超联赛,而留在队中,也能让羽毛球队在这位精神领袖的带领下完成新老交替。“我很开心林丹继续,我甚至希望他未来能够作为教练留下来。”对于林丹的选择,李永波非常满意。

  继续职业生涯对于林丹而言也能创造多赢的局面。一方面,国家队为林丹这样的老队员创造了宽松的训练条件,他在北京期间可以走训;另一方面,林丹的商业价值也将在新的奥运周期水涨船高。根据《福布斯》统计,去年林丹的收入就高达2200万元。

  度身打造备战计划

  完美的一个赛季让林丹获得了“独孤求败”的称号,但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没有对手,“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没有对手,如果没有对手的话,我就不用每天刻苦训练。”

  他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一名老运动员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中坚持,更希望看到更多的后来者,“我期待在之后的时代有年轻的师弟超越我的纪录……没有人愿意做第二个林丹、李宗伟或者陶菲克[微博],年轻人应该做自己,我不怕被超越。”

  不怕被超越,并不意味着林丹就会简单地进行接下来三年的备战。“我需要一个比前三届奥运会更详细周密的计划,而且是针对林丹度身定制的。”在完成这个完美的赛季后,林丹也将在接下来到明年2月的半年中缺席国际赛事,他说这是为了更好地“充电”,“从我个人来说希望得到空间和假期,毕竟在国家队待了12年,经历了三届奥运会,希望好好休息一下。”

  暂别国际赛场意味着他好不容易回升至世界前100位的排名有可能再次暴跌,他认为,目前世界羽联需要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太多了,他要一个更合理的参赛计划,以更好的状态完成比赛,“先把自己的积分攒够,这是我当下的问题。”在争取积分的同时,林丹也将与国家队的教练沟通,最大限度地保持竞技状态,“甚至每半年、每3个月就会调整总结备战计划。”

  相较于过往的三个奥运周期备战,已经拥有家庭的林丹也将重点从赛场转向了家庭,“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我说家庭是最重要的。我想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只有非常稳定的幸福的家庭作为后盾,才可以全力以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我希望近两年可以尽快做爸爸,但是还是顺其自然吧。”

  顺其自然,这是林丹对于未来三年征程的态度,但对于他来说,奥运金牌只是通往他最终目的的过程而非目标,他希望能够作为羽坛传奇让更多人关注这项运动,“我自己也看篮球、足球等运动,有时候看的不是队伍,是看球星,是被他们的吸引力所吸引。即使羽毛球也有上世纪的四大天王,他们已经不单纯是世界冠军,而是有更全面的表现。引起了更多的人对这个项目的关注。这是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球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