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柔道金牌得主马端斌:冠军少人识 寂寞独绽放

2013年09月03日17:06  新华网

  新华社沈阳9月3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马向菲 何军 冯雷

  站在人来人往的全运会柔道赛场过道,马端斌东张西望,没有几个人能认出他就是两天前刚刚在这里拿到男子66公斤级冠军的运动员。而且,还是卫冕。

  柔道在中国起步较晚,不是热门项目,除了大型比赛少有人关注。凭着女子大级别在奥运会上的好成绩,算有了几位知名的女子明星。但男子柔道还没有在奥运会上实现奖牌突破,即使在数量繁多的世界大赛上拿过牌子,也难以引起人们注意。因此,全运冠军出现没引起太多动静。

  马端斌显然早已习惯了柔道的寂寞,反而是记者的采访让他显得有点窘。不过一谈起有关柔道的事情,这位90后大男孩很快话多起来。

  “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23岁的马端斌问记者。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你饿着肚子上飞机,只能看着别人喝可乐你却什么也不能吃!”他假装难过地说。

  像柔道、举重这样的项目,运动员需要在比赛前控制体重,要是比赛频繁,就得常年控体重。说起控体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吃饭”。奥运女子柔道亚军徐丽丽就在自己微博上晒出过一张赛前的照片,“还有两个小时就可以称体重了 忍着小胃晒晒太阳吧,”她自我调侃着。

  所以,马端斌一身肌肉,脂肪极少,按照他的话说,都“瘦得脱脂了”。

  除了时不时要饿肚子,经常飞来飞去参加比赛,马端斌的生活简单也劳累:每天早上跑步,上午练力量,下午练技术,6、7个小时的训练课,每堂课下来厚厚的柔道服被汗浸透,湿得能拧出水来。

  “每天的安排都一样,昨天跟今天一样,今天跟明天一样,就像过了一天似的,”他说。

  马端斌没有抱怨生活枯燥,在他看来,许多运动员都是这样度过,而他做运动员和其他普通人一样,只不过职业不同罢了。“学生不也要每天上课,你们也要上班嘛。就自己在单调里找乐趣呗。”

  马端斌的哥哥马端正也是柔道运动员,还是2005年全运会亚军,家里特别了解当运动员的辛苦。在辽宁本溪农村的父母心疼小儿子,上届全运会夺冠之后就想让马端斌退役。因为得了冠军,马端斌可以要求分配工作,当教练或者找个行政工作,都比做运动员要轻松。

  马端斌没同意,就又过了四年日复一日训练的生活。全运会的奖金,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现在买北京的一个厕所都难,”所以他依然和队友们住在光彩体育馆附近的宿舍,每月拿两千多块钱的工资和一些补贴。

  等这届全运会比赛结束,他回老家待几天,就又要返回北京为下一次征程准备。从16岁离家到独自到北京闯荡,马端斌已经练了7年。在这个寂寞的项目中,他自得其乐。

  “我觉得柔道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项目。它的精髓是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我很难用语言解释出来,但明白它的意思,”他说。

  “我觉得要练好一个项目,就要喜欢它,每个练得好的运动员都是真喜欢(他们的项目)。如果不是这样,没人能走这么远,”他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