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跳水全能遭质疑 周继红:储备人才延长运动寿命

2013年08月26日15:17  北国网-辽宁日报 微博

  8月25日是第十二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开赛以来第一个产生两枚金牌的比赛日,同时也是比赛时间最为漫长的一天。最终,重庆队的施廷懋获得女子全能金牌,男子全能金牌则被北京队的林跃摘得。

  本届全运会与上届全运会最大的不同在于,取消了一米板的两枚金牌,取而代之的是男女个人全能比赛。在跳水比赛中,个人全能有着“马拉松”的称号。以本届全运会为例,参加个人全能比赛的有女子24人,参赛选手要进行跳台、跳板各5次,共10轮比赛;男子25人,参赛选手要进行跳台、跳板各6次,共12轮比赛。也就是说,观众一天之内要看到540次选手入水。当然,这还不是最多的,在今年4月进行的跳水冠军赛暨第十二届全运会预选赛上,男子个人全能决赛的参赛选手多达40人,并且是跳台、跳板各6次……和这样的强度比起来,本届全运会个人全能比赛只能算是“半程马拉松”。

  本次个人全能比赛的参赛选手普遍年龄偏小,以女子全能为例,何姿[微博]、陈若琳[微博]、汪皓[微博]等耳熟能详的著名运动员悉数缺席,巴塞罗那世锦赛双人三米板冠军施廷懋算是参赛选手中名气最大的了。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施廷懋“大姐范”十足,因为和亚军黄子惠、季军张王莹相比,21岁的施廷懋确实是位“老将”。

  这样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下来,别说参赛选手,就连媒体记者和现场观众也感觉很累。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设置个人全能项目?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此前曾就此做过解释,设置个人全能项目是为储备人才,也会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包括伏明霞、郭晶晶、熊倪等队员在内,都是从过去的跳台主项转到跳板。我们希望年轻运动员能在板、台两方面发展,不要过早偏项。 ”

  本报记者/李 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