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精神激励三代人--写在南京亚青会闭幕之际

2013年08月26日09: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8月24日晚,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闭幕式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一场为期9天的体育与文化、教育相融合的“派对”落下帷幕。

  南京亚青会上,45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名运动员围绕16个大项122个小项进行角逐,最终,中国代表队以46枚金牌、23枚银牌、24枚铜牌的成绩居奖牌榜首位。

  相对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而言,南京“亚青会”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弘扬体育精神,真正回归体育本源;探索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办会方式,展现全新体育大国形象。

  赛会:亚青会融入科技元素

  南京亚青会是国内首个将传播主场放在新媒体的国际性综合体育活动,从筹办开始,亚青“微世界”即被国内外网友热捧。目前,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上,对亚青会赛事的发布更新及互动反馈十分密集。亚青组委还开通了国外社交平台的亚青官方账号,并推出了“亚青圆圆换新装活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南京亚青境外社交媒体互动达12万人次。

  本届亚青会火炬传递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办法。除火种采集和火炬传递最后一站为现场举行外,其余236个城市和地区全部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借助网络技术,文化教育活动也在亚青会期间更加瞩目。在亚洲文化村,运动员们可以和家乡青少年进行网络互动、扫描二维码了解活动详情、通过网络点评参加活动。设在河西“智慧南京”的主运行中心,作为亚青会赛时期间的“大脑中枢”,由24块电子大屏组成的电视墙,实时监控场馆周边交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理速度大大提升。

  同时,以亚青会为契机,南京成为国内最早开通4G网络的城市之一。4G试验网首期规划覆盖亚青会、青奥会各场馆,机场、火车站及南京主要风景区和部分公交车。这一整套智慧南京的保障系统,在赛会结束后继续为南京市民服务。

  赛后:精神财富影响更多人

  9天的亚青会时间虽短,但对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王艳天和她的同学来说,青春聚会并未散场。

  去年年底,王艳天所在的学校与印度一所学校结成“同心结”学校,她作为“文化教育代表”,参与建设结对国家的文化小屋。在亚青会期间,参会的4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小屋在亚青村内进行集中展示。

  “我们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花了好几个月来精心布置小屋,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最令她感到兴奋的是结交到了各国青少年朋友,通过互相留下的联系方式,他们还将在赛场外续写友谊。

  目前,南京体育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三成。亚青会带来让健康生活方式在市民中扎根成长的契机。南京在筹备过程中就提出“激励三代人”理念——一届令人难忘的青年奥林匹克盛会将给参与其中的青年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影响他们本人的同时,还将影响到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将来的子女,从而让奥运精神和奥运理念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并世代传承。

  第二届亚青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希望通过亚青会的举办,让更多的南京青少年带动起家人和身边人,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使全体南京人都能把体育运动作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良好的体魄,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本报记者申琳 范佳元 姚雪青)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