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活字典”杨宗群回忆当年情景
从一运会到十二运会,他一届不落,全部参加
时光如梭,再过8天,第十二届全运会就将在辽宁拉开帷幕。自从1959年首届全运会举办,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4年。
这里走出了刘翔、姚明等体坛巨星,这里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超越世界纪录的好成绩。全运会,创造了中国体坛一个又一个的历史。
当年那些和全运有关的故事,您知道多少?在十二运会即将开幕之际,本报特别推出“全运记忆”系列报道,还原关于全运的历史,带您走进那段流金岁月。
在辽宁男篮,大家都习惯称呼杨宗群为杨头儿、杨爷或者姥爷。
老人家今年73岁了,这届全运会,他将以男篮队医的身份出征,这也打破了杨老此前自己保持的一项特殊纪录——从1959年一运会至今,他是惟一一位参加了全部十二届大赛的人。
早期的全运会什么样?竞技水平如何?回忆当年,许久不碰烟酒的杨老点了一根烟,道出了那些尘封的记忆。
一运会运动员大多是学生
六七个人挤在一个屋住
1959年,年仅19岁的杨宗群入选辽宁代表团,以射箭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首届全运会。
杨老说,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的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后代表各自省队比赛。“第一届全运会,运动员平均年龄才21岁,是历届运动会中最小的。”
“当时我才19岁,参加全运会之前练射箭也没几年,都是业余组队参赛。国家那个时候也没有职业运动员,当时的体育体制都是按照前苏联的模式。”杨老回忆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第一届全运会,辽宁代表团组队的名称叫辽宁省体育集训团。”
去北京参赛,这让杨宗群十分兴奋,“虽然之前去过北京,但这次意义不同。我还记得当时坐的火车叫和平号,坐了一宿的硬座,但是太兴奋了,一点都不困。当 时我们住的是体育场的宾馆,说是宾馆,其实就是低矮的平房,六七个人挤一个屋子。虽然比不了现在俩人一屋的标准间,但当时已经很不错了。”更让杨老满足的 是,当年的运动员伙食很好,“即便是没有小灶的桌餐,也比那个年代的老百姓伙食强太多了,至于几菜几汤,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当年不知道啥叫兴奋剂
吃个桃罐头就算营养品
从第二届全运会开始,杨老的身份从队员变成了队医。
二运会举办时,国家刚刚经历完三年自然灾害,虽然物质条件不佳,但运动员的伙食还是得到了保证。“那个时候,运动员的伙食很好的。来到北京后,吃红薯,还有就是罐头肉。当时就觉得,哎呀,这些饭实在是太香了!”
二运会至今,杨老的身份一直是队医,他介绍说,队医工作的一个难点就是为运动员治疗伤病时如何分辨违禁药品。说着,杨老从桌子里拿出了一本最新的体育医 疗手册,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最新版的,运动员得了什么病,哪些药能吃哪些药不能吃,都要遵循手册里的内容。一旦某队员要是查出服用违禁药品,那队医也要 负责任的。不过前几届全运会可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当年根本就不知道啥叫兴奋剂,更不知道兴奋剂能起啥作用,运动员最多也就是喝点葡萄糖,吃个桃罐头 而已。我记忆中,直到第六届全运会才有了兴奋剂的检测。那时,大家的思想都比较单纯,不是金牌至上。”
上届全运会开幕前,记者曾采访过 杨老,当时老爷子表示,这是他的最后一届全运会。如今四年已过,老人家的两个门牙都已经光荣“下岗”了,但当全运会再次来临,他却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出 山。“前十一届全运会都是在外省举行,我们辽宁体育人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全运会能在自己的家乡辽宁举办呢?这是大家的共同期盼。现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 我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作为一个老体育工作者,我一定要为辽宁体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跟咱们的孙永言局长说,只要我身体允许,就是让我举个小旗,当个志 愿者,我都愿意!”
■揭秘——当年器材啥样的?
没有弓箭,到车间用竹坯子做
第一届全运会,作为辽宁射箭队的一员,杨宗群帮助队伍获得了团体第五名。
首届全运会比赛,恰好赶上弓箭改良换代,“第一届全运会之前,大家用的都是牛角弓,比赛的时候叫国际弓,都是进口的。我合计比赛之前怎么也得接触一下 啊,思来想去,当时找到了沈阳体院一个修理体育器械的工厂车间,最后用竹坯子做了一个。当时国内的技术还生产不了国际弓,由于材质问题,竹弓反弹力小,只 能对天发射,才有可能落到靶上。”
现如今,运动员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鞋子能提供额外动力,衣服能帮运动员散热排汗,但在当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时候还没现在尼龙、防雨绸等材料呢,我们穿的一水都是棉服。虽然很舒服,但褪色严重,尤其是一出汗,蹭得白色被单都花了。”杨老说。
第二届全运会后10年,第三届全运会才举办。但是,体育器材的条件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曾有报道称,当时的跑道是用煤渣压实后铺成的,而跳远比赛用皮尺测量距离,比赛后期由于皮尺被抻长,会导致后跳的运动员成绩缩水。
杨老对此表示:“不夸张,当时都是很初级、很粗糙的。比方说吧,参加田径比赛的运动员脚底下穿的钉子鞋都是死钉的,而且又尖又长,因为当时是土道,这样 的鞋不打滑,不像现在都是短碎钉,还可以把钉子拧下来。再比方说,自由体操的场地就是地毯,不像现在有弹簧。”如此场地条件,做几个高难度的腾空动作,岂 不是很容易受伤?杨老哈哈笑道:“那时候动作都简单,做几个前滚翻,再来几个后滚翻,就得分了。要是放到现在,你都不好意思上场。”
本组稿件由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佟阳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