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赞助商缺少好苗子 弹尽粮绝四川女排何以为继

2013年07月18日03:3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女排[微博]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38岁的老将陈静如是说。昨天,第十二届全运会女排比赛决赛阶段赛事在沈阳结束了循环赛的争夺,四川女排在最后一场比赛中0∶3不敌北京队,遭遇七连败,一场未胜,排名第八,结束了本届全运会的征程。熟悉四川女排的球迷也许还记得,这支球队曾经连续四次夺得全运会冠军,五次在全国甲级联赛中折桂。如今,四川女排在全运会决赛阶段却难求一胜。作为四川体育曾经的一面旗帜,如今的四川女排面临的困局让人痛彻心扉。让人更担忧的是,本届全运会后四川女排队中一批老将将告别赛场,在后备力量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这支球队未来何以为继?

  尴尬

  七连败出局 差点凑不齐12个报名队员

  七连败,四川女排在平静中接受了这一结果,排名第八也是事先预料到的结果。38岁的老将陈静在四川女排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从行政岗位上再度复出参赛,对于一场未胜的结局,她说:“这个结果事先也想到过,也有一些遗憾,但结果是可以接受的,队伍还不够稳定……”在本届比赛开始前,四川女排就是八强队伍中公认实力最弱的,在另外七队都喊出冲击金牌的口号时,四川女排的目标只是打出自己的水平。这并非四川女排上下没有那份豪气,现实情况是,这支四川女排能进入八强已算很幸运了。

  虽然实力如此,但球迷在情感上恐怕很难接受这一现实,毕竟四川女排曾经有过全运会四连冠、五夺联赛冠军的辉煌,张蓉芳、朱玲、梁艳、巫丹等一批老中国女排的名将曾给球迷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即使在陈忠和执教中国女排时,四川女排也还有陈静、熊姿等国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四川女排的队员已经无人能进入国家队大名单了。在本届全运会之前,四川女排甚至面临着12名报名队员都可能凑不齐的尴尬,这也最终导致老将陈静在担任省排管中心副主任后再度复出。

  困局

  缺少好苗子 重视后备力量却没人愿来

  四川女排的衰落让所有人都非常痛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首要问题就是后备力量的断层。四川女排从陈静之后,这些年很少有优秀的苗子冒出来。前省排管中心主任黄锋对此也非常遗憾,他告诉记者:“过去几年我们也在下面设立了十几个后备人才培养点,但选拔苗子还是越来越困难。一方面是篮球等项目也同样在基层与我们抢夺人才,另一方面娃娃们更愿意去读书。按照有关规定,进了专业队的队员就不能参加大运会,很多基层学校有很好的苗子,但从来不愿意送到专业队来,更愿意让他们去读书。成都七中算是排球的传统校,但这些年一个人也没向我们输送。”相比职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篮球联赛和足球联赛,中国的排球联赛与职业化、市场化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这也导致排球运动员普遍收入不高。如此一来,就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走专业排球的道路。长此以往,我们的排球后备人才就越来越少。

  在选拔人才方面,四川女排主教练傅军指出,“这也和目前全运会设立青少年组比赛有一定关系,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设立青少年组比赛一方面提高了各队对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有了一些改变。原来没有青少年组比赛,选拔苗子时会综合考虑潜力,但现在有了成绩上的追求,青年队更愿意选择一些会打的球员。比如在身高1.7米会打的球员和身高1.8米有潜力但暂时打得一般的队员之间,青年队由于要追求成绩,可能就会选身高1.7米的球员。这就造成了年轻队员在往上发展上受到限制。”

  无奈

  没有赞助商 光靠体育部门投入远不够

  一个项目要得到很好的发展,仅依靠体育部门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早在几年前,四川男女排就已经没有了赞助商,参加国内联赛和全运会完全依靠体育局支持,他们也是国内少有的没有社会力量投入的球队。这与北京队形成了鲜明对比。北京男女排也有过低潮期,但近年来在北汽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在联赛中已经成为强队。正是因为四川女排目前所处的环境不佳,导致了球队在各方面都面临困难。早两年球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起,主力队员的收入与全国其他各队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上。这导致很多年轻的运动员不愿意走上专业排球这条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投入与成绩是成正比的。四川女排要想重新崛起,不能光靠体育部门投入,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未来,四川女排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老运动员面临退役,新人又很难挑起大梁,“单靠表决心是没用的,必须从各方面去改变四川女排面临的困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这支球队重新崛起。”正式告别赛场的陈静说。

  没有新人 只能向训练要成绩

  作为四川女排最近十多年的标志性人物,以七连败的战绩结束了自己第五次全运会征程后,陈静心里也五味杂陈。昨天正式告别运动员生涯后,陈静将重新回到省排管中心副主任的岗位上,继续她与排球的那份缘分。摆在眼前的这支四川女排,让陈静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果没有人员补充,四川女排还是依靠这帮队员,将非常困难。真这样的话,我们就必须向训练要成绩,要下比别人多几倍的工夫。”陈静说。

  陈静是四川女排历史上承前启后的球员,也是见证了四川女排逐步走向低谷的球员。在她看来,目前四川女排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人,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局面。“现在四川女排困难重重,老运动员面临退役,从青年队上来的队员条件也一般,如果没有人员补充进来,球队将非常困难。”即将回到行政岗位的陈静也与省排管中心主任周建安有过交流,他们一致认为:目前四川女排的首要问题就是寻找人。“我们自己的后备人才有限,就只能想办法从其他省市去选人才。但现在各省市对自己的优秀苗子都卡得比较死,我们想要寻找到合适的人才也非常困难。如果没有新人补充,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向训练要成绩,花比别人多几倍的工夫去训练。”陈静表示。

  结束了全运会的征战,陈静自己也感觉身体有些超负荷,她说:“队伍马上就放假了,我自己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闭关修炼一下,也趁着这个时间好好考虑一下个人问题。”

  这面旗帜,不能轻易让它倒下!

  传统排球强队,这是四川女排过去留给大家的印象。对这支球队而言,与成绩不佳相比,丢失了传统更让人觉得心痛。陈静说四川女排“弹尽粮绝”,看似有些危言耸听,但这就是四川女排面临的现实。每当这种时候,球迷都会回忆起属于四川女排的辉煌年代,而后更觉得痛彻心扉。四川男女排如今都面临同样的尴尬,是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四川排球人身上一直有着一股子拼劲。1965年,中国排协邀请大松博文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中国的女排队员。当时,四川女排有6名运动员接受了“魔鬼训练”,她们的那种拼劲成为四川女排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体育越来越讲求科学训练,仅仅依靠“魔鬼训练”的年代已经过去,“魔鬼训练”也只能是最无奈的选择。四川女排一年的投入也许还不及恒大[微博]女排给郎平[微博]支付的年薪,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要求她们重塑辉煌。

  当然,任何外部原因都不能成为阻碍四川排球重新崛起的借口,“弹尽粮绝”之时四川排球人也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全运会是检验一个周期的战场,同时也是发现问题并寻找突破口的起点。四川女排要想重新找回传统,必须进行改变,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据了解,省体育局对四川三大球的振兴一直非常重视,之前也多次前往北京取经,相信在全运会后会出台相应的办法。四川排球曾经是四川体育的一面旗帜,树一面旗帜很不易,不要轻易让它倒下。

  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浩 采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