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训练大联盟初具雏形 中国田径开始播种未来

2013年07月01日12:09  中国体育报

  2012年底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在主题发言中提出了“大田径”概念。这一概念除了中国田径队奥运争光和以马拉松主导全民健身工作之外,中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和中国田径土壤的培育也被视作重点环节。

  在杜兆才的主持下,几年间田管中心创建了132个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成立了多支国少队,启动了高原人才开发计划,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勾勒出了全国田径业训大联盟的雏形。在对杜兆才的专访中,他强调了中国田协有责任、有义务发展打造好业训联盟,并希望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为中国田径的未来播种。

  记者:全国田径业训大联盟的构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杜兆才:是从2011年开始的。田管中心从2009年开始组织成立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基地的成立极大促进了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体校及中小学虽然在硬件条件、教练员队伍及后备人才人数上不能达到我们对后备人才基地的要求,但他们对中国田协组织的后备人才训练营、基层体校教练员培训及全国少年锦标赛等各项活动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甚至愿意自费报名参加,因此我们就设想能否将这些热爱田径,对田径感兴趣的学校联合在一起,将他们也纳入到中国田协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中,搭建全国田径业余训练交流、培训和比赛的平台。

  记者:在您设想的“大田径”中,业训大联盟处在什么地位?

  杜兆才:和后备人才基地的专业性不同,业训大联盟面向的是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大学、体校,他们是我们田径后备人才的源头,因此业训大联盟也是“大田径”的基础,是田径后备人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奠基石。业训大联盟的主旨在于培养孩子们对田径项目的兴趣,通过体教结合发展校园田径,促进学生身体条件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夯实田径后备人才基础。同时,传播田径文化,扩大田径人口规模,为田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记者:现在大联盟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杜兆才:目前的业余训练大联盟正处在积极筹备阶段。我们已经向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处下发了成立田径业训大联盟的通知。目前已经有60余所中学,60余所体校以及30余所小学共计160多个单位申报加入业训大联盟,其中不乏各省市的重点中小学。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宣传我们的业训大联盟,吸引更多的中小学和一些高校及体校,甚至是社会上私人开办的田径俱乐部加入到我们的业训大联盟中。

  记者:中心打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助力业训大联盟发展?

  杜兆才:业训大联盟是田径青少年后备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未来几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业训大联盟成立后,我们每年会定期举办业训大联盟教练员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田径专家、教练为大家讲授田径最前沿的训练理论以及符合青少年田径训练规律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基层教练员执教水平。同时,优秀的业训大联盟后备人才也可以参加田径后备人才训练营及少年比赛,通过我们建立的训练营平台,组织全国田径传统校比赛,发掘和选拔优秀苗子。此外,我们还设想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传递给联盟成员单位更多的田径专项信息。以上这些活动都是由总局田管中心投入经费并组织实施的。

  记者:大联盟在发展中的打造现阶段还有什么困难?

  杜兆才:目前业训大联盟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很多基层田径人观念的转变。业训大联盟涉及到的单位和人员是庞大的,需要对业训大联盟感兴趣的领导、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齐心协力为业训大联盟出谋划策,也需要更多关心田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未来,我们会在不断的摸索中完善这个联盟机构的管理框架和诸多事务。

  记者:您认为未来理想的“业训大联盟”能为中国田径做多大贡献?

  杜兆才:我希望未来“业训大联盟”能为田径项目夯实基础,成为田径优秀后备人才的源头。希望在青少年中多涌现像刘翔、陈定、李艳凤这样有天赋的孩子,在基层教练中也多涌现出一些王魁指导,实现孩子和基层教练的“田径梦”。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开展业训大联盟,进一步推动校园田径的发展,为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扩大田径群众基础,建设体育强国作出贡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