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联赛上海站票房喜人 十年经营收获不只是刘翔

2013年05月20日06:30  新闻晨报

  2013年5月18日,上海的夜晚带着些许凉意,但八万人体育场内却荡漾着新生代的激情。从2005年黄金大奖赛开始,钻石联赛上海站首次没有刘翔,很多人以为这一年票房肯定砸了,可没想到,出票情况出人意料地好。这个夜晚,先后有三名中国年轻运动员取得佳绩,虽然三人目前的光芒和影响力无法和刘翔相比,但无可否认,他们已经在这里起步。一直守在幕后的赛事总监乔斯·赫尔蒙斯赛后雀跃不已,这个从2003年赛事筹办初期就来到上海的老头,对这座城市拥有很深厚的感情。如今,10年过去了,他说自己第一次看到了期待中的情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田径市场从今天开始才真正成长了。”

  观众回归理性、更懂田径

  比赛前一天,也就是17日中午,乔斯遇见了记者,爽朗的老头看上去很高兴,他说自己刚去问过票房,出票情况比去年还好。

  当时他这个说法受人质疑,包括记者在内,大多数见识过2005年盛况的人,多少会对一场缺少刘翔的赛事丧失信心,而且当时还下着雨,湿滑的赛场让人望而生畏。但很快,事实证明我们都估计错了,18日晚间的上座率超过了6成。2009年刘翔复出战,观众数量也不过如此。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群更懂田径的观众,他们不仅仅只是期待着晚上9点45那场110米栏,还会合着全场的节拍,为每一个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助威。

  这个改变让记者感到意外,也就是一年时间,中国田径市场仿佛一夜之间从浮华回归理性。乔斯说,5月18日的夜晚至少证明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10年前,他和他的团队把目光锁定在上海,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当时,乔斯的想法很简单,人人都爱上海,没人会抗拒这个城市的魅力,而且,他们也必须有这样一个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田径的成果,如今看来,这一切都在慢慢成型,达到了他们的预期。这个过程欧洲用了至少30年,但上海只用了10年。

  田径赛事面临的尴尬境地

  乔斯说,伦敦奥运会后,他们意识到有些东西必须发生改变。从2005年到2012年,整整8届比赛,上海站基本都靠着刘翔一人的号召力在支撑。但这次他伤了,没法比了,接下去的路怎么走,每个人心里都没有底。

  唯有乔斯比较乐观,他们之所以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去培育一批田径观众,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刘翔。中国田径总有一天会失去刘翔,哪怕不是现在,他们也必须为培育更为成熟的市场而努力。但走出这一步并不容易,比如说,从赛事级别而言,他们仅次于F1中国大奖赛,但高于ATP[微博]网球大师赛和其他所有在上海的比赛。只可惜,一年365天,他们只有这一天的比赛时间能够证明自己。一天,总共才两个小时能让观众们记住些什么?“我很明白为什么F1和网球能在上海推广如此成功,F1有三天比赛,网球有一周,英超更是每周都会在电视上轮番播放,在这一段时间里,相关领域顶级选手的名字会被反复提及,他们在媒体上的曝光率高到不可思议。但田径选手有什么?可能只有一天,一篇报道,形成的视觉冲击和强化记忆远不如其他商业赛事来得彻底。”

  这几乎是田径赛事目前遭遇的最大瓶颈,包括欧洲这一最大市场在内,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衰退的迹象。甚至在很多地方,人们只买博尔特[微博]一人的账。

  仅仅专注于热门项目的热门明星,这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乃至上海出现的现象,功利性的观赛心态早已辐射到全世界,人们喜欢享受一种快餐式的消费体验,直击明星即可,丝毫不关心其他赛事的成长。

  对于这一点,乔斯说形势已经逼得他们不得不做出改变,事实上,在改变观众的同时,钻石联赛也在适应着商业化市场的规律,只是一切的当务之急,就是培育厚重的观赛群体,才能谈得上之后的发展。

  对此,刘翔的教练孙海平也深有体会。他说,当年自己去学校挑选刘翔这批学生时,土壤是非常肥沃的,“时至今日,我再去学校看看,发现田径项目萎靡得非常厉害,大多数学校甚至已经不再开展田径项目的专项训练,转而去攻击剑、棒球这类项目。”可18日这个夜晚,让孙海平多少找到了一些自信,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而这也就是钻石联赛存在的意义。

  10年 收获不只一个刘翔

  在这次专访中,乔斯反复强调说,钻石联赛不是一笔生意,你无法去计算10年的成本,时间、金钱,这都是无价的,毕竟它的初衷并不仅仅是赚钱,而是把田径项目更好的推广出去。

  乔斯说,2003年他们准备设立这个项目时就明白,这条路走得不会容易,但归根结底,它肩负的是一场历史使命。“如果你要说赚钱,我希望你去问问周边的商业设施,包括酒店、餐馆,没人不爱钻石联赛。但作为赛事本体,我们不以赚钱为目的。”

  乔斯承认,10年时间他们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赚钱,但不多。“你知道,邀请国外顶级选手来上海,首先就必须有一定的支出成本,毕竟这不是一场在欧洲举办的赛事,可能只需要坐个火车就能到,他们必须经历长途飞行,这些对于他们和我们而言,都是参赛成本,所以,总体来讲,我们的支出可能会比其他赛事多。”而且,乔斯说,他们收获的一部分钱,还会投入到更大的推广事业中去,这些综合下来,都是为了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田径市场有着更为健康的发展。

  谈起现在无法回避的眼球效应,乔斯说,他本人比谁都希望刘翔的回归,作为一个赛事总监,他自然期待更多顶级好手聚集于此。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刘翔并不是田径的全部,而在过去10年,他们就在努力扭转这个概念。至少从18日的表现来看,他们做得还算不错。这样的健康轨迹,也必须坚持下去。

  “有时候我在想,刘翔受伤或许也是一个机遇,让更多人愿意抬头看看,原来中国田径并不仅仅只有在110米栏上才能创造奇迹,”乔斯说,“18日这个夜晚,我相信是中国田径新世纪的一次狂欢,三个相当亮眼的成绩,三张全新且稚嫩的面孔,而这,就是我们坚守10年与此的最终目的。”(晨报记者 顾力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