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酱油的成了师傅-记新男子花剑三剑客启蒙教练李喆

2013年04月18日10:59  中国体育报

打酱油的成了师傅-记新男子花剑三剑客启蒙教练李喆

  1992年的春天,李喆还是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单位是各大银行机构。同学们纷纷忙着面试、就职,他却不为心动,留在了位于广州市体校的击剑馆里……2012年夏天,同学中有人已经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李喆却依然身在击剑馆,他的身份是福建省队击剑主教练。而大洋彼岸那场代表世界最高竞技舞台的奥运会上,振臂夺冠的男花剑客雷声,出战男花团体的新三剑客雷声、朱俊、马剑飞,均为李喆昔日的弟子。在他们的履历上,李喆是不可忽视的人物——启蒙教练。

  一名大学生,从事了基层教练职业,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传奇的故事,而李喆,也将这段传奇故事发挥到了极致。

  帮老妈帮成“教练”

  其实,虽然出自大学院校,但李喆并非全无击剑基础,甚至可以说系出名门。其父亲李兆雄,母亲陈素沁都是新中国第一代剑客,从事教练工作。而从小斯文的李喆并没有被父母当成继承“家传绝技”的传人,弟弟才是从小拿起剑的那一位。

  长大后,李喆偶尔会去队里给妈妈帮忙,妈妈是第一届全运会女子花剑冠军成员,自然李喆接触最多的也是花剑,“几个剑种有相通的地方,但花剑更讲究脚下变化、手脚配合。”李喆慢慢地对花剑有了一些了解。

  1989年,父母来到广州市击剑队,李喆也随着父母搬到广州,其时广州市击剑队刚刚成立,一切都从零开始,工作很繁琐。已经考上大学的李喆不忍心看父母辛苦,只要没课就过来帮忙,做陪练,没想到水平也逐步提高,还形成了自己的战术打法,“反正他们(运动员)想赢我,也没那么容易。”李喆笑着说。外表文静,骨子里好强,李喆一站到场上,胆子就大了,成绩也不错,虽然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全国性赛事,但李喆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拿过两届个人亚军,两届团体冠军。

  不知不觉中,李喆对于击剑的感情不断提升。因此,当同学们忙着毕业分配时,他却做出了另外的人生抉择。“年纪轻轻,就每天与钞票打交道,太没意思了!”李喆说。不过广州市体校没有编制,就将李喆推荐去了刚刚组建的番禺体校。李喆干得非常出色,在广州市运动会上成绩较为突出,后又申请调回了广州市体校,和妈妈一起带花剑,虽然编制也没解决,还是个临时工,但李喆的工作能力十分出色,在广东省运动会上,他和妈妈带的队员将花剑男、女团体,个人四枚金牌包揽。实际上,李喆也没想到,自己会从最初击剑训练馆里“打酱油”的,最后竟然转为击剑专业教练。

  从小学里选到雷声

  1994年的一天,李喆和妈妈来到广州黄浦区的怡园小学,打算挑几个好苗子。10岁的“左撇子”雷声被李喆发现了,在击剑圈子里,左手剑更受教练青睐,也更容易出成绩,有些教练甚至会专门让没有左撇子的孩子去练左手。

  雷声属于发育较晚的孩子,个子不高,瘦瘦弱弱的,身体素质一点不出众,但腿长,出手也比同龄孩子快。李喆很喜欢这个孩子,又通过老师了解到雷声父母个子都很高,就决定让这个孩子来试试看。

  没想到,雷声还真的是一块击剑的好材料,基本功练得有板有眼,实战能力领悟也很快,速度、力量虽然不如大队员,但和同龄孩子相比都不错。

  雷声的父母虽然想让孩子来练练,但孩子功课不错,期间也多有顾虑,多次都想带孩子回去读书,而李喆也从来没有给过雷声父母许下过什么希望,“我比较实在,不喜欢云里雾里地许诺,走一步说一步。”看到雷声这么好的苗子,几个教练都想要,雷声还记得小时候,被几个教练叫过来,面前分别放上佩剑、花剑和重剑,要他重新挑选,雷声每个都拿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李喆最早为他选的花剑,“花剑最轻!”雷声笑着说。

  “雷声头脑够用,看问题一下子就能看到点子上。”李喆说。他还记得2001年广东全国九运会。他带孩子们看了击剑比赛后要求大家写一篇文章,没想到雷声写得特别好,把每一名场上对手的特点、打法都分析得很清晰。

  至今,李喆还是让雷声比较佩服,记得有一次采访时,雷声回忆起刚进队的那段时间,李喆让他不断地做基本动作,就是不让他拿剑,雷声几次想拿剑,都被李喆制止,“如果你现在就拿剑,顶多也就是个全国冠军,3个月后拿剑,我保证你能拿到世界冠军。”果然,3个月后拿到剑后,雷声兴奋地说,“教练太牛了!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他自己都没拿过全国冠军,怎么就能预言我能拿世界冠军。”雷声说,而李喆对于这个说法也有自己的观点,“作为基层教练,就是要选好材料,打好基础。”他说。

  或许,这就是大学院校带给李喆的不同,善于总结,挖掘规律,不断挖掘并强化成功经验。

  教学须与时俱进

  除了雷声,李喆门下的弟子数不胜数,在击剑国家队随处都可看到他的队员:吴汉雄(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花亚军成员)、朱俊(世锦赛男花团体冠军,世界杯个人、团体金牌)、马剑飞(世锦赛男花团体冠军,世界杯个人、团体金牌),还有男花新秀施嘉洛、女重青奥会冠军得主林声等等。

  “吴汉雄是我招的第一批队员,朱俊是从江苏转过来的,马剑飞比雷声他们晚一点儿……”李喆回忆说,对于弟子们的特点,他更是如数家珍,“雷声思维冷静,骨子里要强,空间感好;朱俊柔和,杀气不如雷声,但协调性不错,距离感好;马剑飞镇静,剑打得有意识……”

  桃李满天下的感觉固然好,但带队员的过程却是枯燥而细致的,甚至一个小细节,都要反复重复无数遍,“太斯文了!听到小绵羊叫了吗?你们就是这样!”李喆冲队员喊,击剑比赛中,每每打到一剑,队员都会握拳大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重姑娘孙玉洁的喊声,曾被大家戏称为海豚音。但也别小看这一喊,往往能提升队伍士气的同时,也给对手制造压力。

  雷声、朱俊、马剑飞,一个比一个腼腆,于是,李喆有意识地让他们喊,基本上都当成训练课的一部分内容,“喊5个、6个、7个!”有时候李喆还会跟大家玩个“冬眠”的游戏,谁想证明自己睡醒了,就使劲喊。

  ……

  随后,李喆来到福州,担任福建省击剑队教练至今。从基层教练成为专业教练,李喆丝毫不敢懈怠,“到了专业队,压力更大,作为教练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包括打法,都要与时俱进。”李喆说。业余体校带队员,打好基础最重要,到了省队,就要全方位提高队员,心理、技战术打法等等。

  “培养出好苗子,输送到专业队,再输送到国家队,到世界舞台上去发挥出来。这是作为教练员最高兴的时刻,与此同时,也验证了教练员的执教方法,为自己增强了信心。”李喆说。

  对于未来,李喆也直言不讳,“想培养出更多的雷声吧!”他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