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成功挑战生物护照难点

2013年04月13日22:18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体育专电(记者马向菲)2012年开展的生物护照项目经过探索与总结,解决血样采集中的温度控制问题,目前进展顺利,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赵健13日告诉记者。

  赵健近日在年度兴奋剂检查官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透露,去年的生物护照检查库包括了30名运动员,来自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六个“高危”项目,检查数量达到243例。今年的检查人数“将大幅度提高,检查为多次、不定期血检,而且会根据异常情况增加检查数量”。

  赵健介绍说,作为新的反兴奋剂手段,生物护照的使用还在探索中。生物护照的实验室阶段很简单,检测的内容无非是平时医院中抽血检查的项目,难点和挑战在于血样采集对温度的要求极其苛刻。根据规定,血样必须保存在2-12摄氏度的冰箱内,采集36小时内检测完毕,否则将成为无效样本。

  尽管国际自盟等30多个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反兴奋剂机构也开展了生物护照项目,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经验无法生搬硬套。反兴奋剂中心就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反复试验总结经验后,制定出详细的温控规定,明确地告诉检查官在多少温度下应该使用多少冰块、摆放位置如何。

  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检查官王海玲告诉记者,一开始接到生物护照任务,所有的血检官都“怵头”,因为保存样品十分困难,一不留神就会失败,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让运动员白白挨针。后来她自己在家试验了好多次,终于掌握了“秘诀”,如今采样已经是轻车熟路。

  生物护照项目已经实施一年有余,尚未有阳性案例公布。赵健认为,无论是否有阳性公布,生物护照都是非常有震慑性的反兴奋剂手段。通过一年的监控,反兴奋剂中心能够通过对不同项目运动员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证明生物护照正在发挥作用。

  生物护照即通过长期留取运动员血样,建立个人血液指标数据库,通过纵向分析血液指标的异常波动发现违规痕迹。相比目前直接检测违禁物质的传统兴奋剂检查手段,生物护照虽然无法指出具体违禁物质,但可以通过异常波动确认违规行为,可以有效打击使用难以检测的血液兴奋剂行为。据了解,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计划今年推出针对类固醇的生物护照技术,而目前的技术主要针对类似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回输等血液兴奋剂。

  本届兴奋剂检查官大会除了公布生物护照检查情况外,还总结了去年的兴奋剂检查工作情况。去年完成检查大约12000例,共查出阳性14例,涉及运动员12人,阳性率为0.13%。(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