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练倒立--张健回忆体操首夺世锦赛男团冠军

2013年04月07日12:21  中国体育报
张健(左)、高健(中)与弟子李宁张健(左)、高健(中)与弟子李宁

  一本画册影响了张健终生的职业选择——见证队员登上体操巅峰的瞬间,他无比兴奋。回想自己在这条路上的艰辛奋斗,不无骄傲——

  背景:中国男子体操队1983年首夺世锦赛男团冠军,张健是率领那支队伍的教练员之一。在一代代运动员、教练员的努力下,中国体操不断创造着辉煌。

  受访人:张健(中国体操队原总教练、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现已退休)

  “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培养出世界冠军,我没做到的事情通过我的队员来代我表现出来,这就叫继承,必须继承。”没能在自己的运动生涯攀上顶峰是张健的遗憾,但说这话时,他脸上的坚毅却令人动容。在中国体操走过甲子之际,听这位功勋教头娓娓道来体操的故事……

  记者:先说说1983年的那次比赛吧。

  张健:那次比赛太让人兴奋了——激烈、震撼、让所有人都为之激动,算下来六天六夜没睡觉,比完之后腿都软了,但那种回味和感觉,太精彩了!不仅运动员比得漂亮,我们指挥得也很出色,比赛完全按照我们的预料发展。

  记者:对你来说男团夺冠意味什么?

  张健:那是我们第一次拿到团体冠军,是中国体操发展的里程碑,团体冠军代表一个国家体操的整体水平。如果说1979年马燕红获得首个世锦赛单项冠军是中国体操发展的第一个台阶,1982年李宁在世界杯上拿到首个全能冠军是第二个台阶,第三个台阶就是1983年的团体冠军。

  记者:还有哪次比赛让你印象深刻?

  张健:1982年世界杯,李宁、童非一共拿了7个冠军,太振奋了!那次比赛之后,中国体操在国际体操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记者:你是怎样接触体操的?

  张健:我第一次在《健美体操》画册上看到16名体操运动健将的图片,很羡慕、很向往!我就是受那本画册的影响,每天放学不吃饭、不自习,跑到沙坑里的双杠上去爬、去练,学会一个简单的动作后,兴奋得一个晚上睡不着觉。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系统训练?

  张健:我上中学时有个教练成立了昆明体操业余体校,每天下午组织我们训练一个小时,两个月后,我在全国少年体操比赛中获得全能第二名,然后被选拔到国家队。记得那时做后手翻,头都着地了,水平很差。

  记者:当时在国家队怎么训练?

  张健:那时体操馆很小,就在现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北体操馆,单杠下只有一个棕榈垫子,条件很差。老教练宋子玉每天早上6点钟带着我们跑步,不准戴手套,在冰天雪地里练倒立,磨炼我们的意志。他对事业的执著和对业务的钻研影响了年青一代。我想,中国体操队的队风应该就是从那时起逐步形成的。

  记者:中国体操队的队风是什么?

  张健:可以总结为:有目标、有方法、无止境、永攀登。

  记者:很多人称你为“体操教父”,你怎么看?

  张健:不要这样说,我不喜欢什么教父、梦之队之类的表述。体操虽然是个人项目,但它是一个整体,中国体操60年的发展靠的是一代一代人在不同岗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使这个集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包括科研人员、队医的付出。

  记者:作为教练员,你认为传授给运动员什么最重要?

  张健:做人。训练是一个阶段,做人是一辈子。做人做得好,一定会对事业有帮助。

  记者:你怎么看选材?

  张健: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选好,就像在柏油马路上种花,怎么种得出来?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人才行。

  记者:怎么发现童非的?

  张健:当年我在江西带队员,一天看到窗外有个小脑袋一冒一冒的,我看过去时就没了,一回过头又在那里,连续几周。于是我就悄悄跑到外面逮住了他。他特别腼腆,说我看一看不可以啊?我说可以啊,到里面去看。他打了一个侧手翻,竟比我当时带的几个孩子都好,一问才知道他是赣剧团的小演员。我一看这小子太棒了,瘦瘦的,真是好材料。

  记者:于是他就跟着你改练体操了?

  张健:我心里想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就问他喜欢吗?他说喜欢,问我能不能练,我说能练啊,并说以后每天下午我带你练好不好。连续几天下来,这孩子真是有天赋,特别聪明,而且眼睛咕噜咕噜转——有时候选材除了身材、素质以外,千万不要忘了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眼睛里的东西,也许就是第六感吧。

  记者:那时童非多大?

  张健:大概十来岁。跟着我练了6年,动作漂亮,姿态又好,1978年被调到国家队。

  记者:怎么挑李宁的?

  张健:我很早就知道他,那时我带着童非他们去比赛,就会问“小猴子”(李宁)来没来,“小猴子”一来就不好比了。这小子太厉害了,个子最小最调皮,但脚下就像装了弹簧,动作很轻。1979年我回国家队后,非常奇怪国家队为什么没有李宁。别的教练说这个孩子太皮,不能要,可我就喜欢这样的,不这样不聪明,因为他的能量太多了,于是立刻下调令调李宁到国家队。

  记者:你们需要磨合吗?

  张健:我们两个一拍即合,我感觉李宁太好带了,有那么好的素质。梁文杰(时任广西体操队教练)给他打下的基础我们并没有太动,只是再发挥一些他的特点,遮起一些他的弱点。李宁到了国家队进步很快,而且很能吃苦、非常听话。我觉得童非和李宁在一个组训练特别合适,一个慢性子,一个急性子,李宁的优点是童非的弱点,童非的优点是李宁的弱点,两个人互相比着练,在一起取长补短。

  记者:现在还见面吗?

  张健:前些天我还和李宁、童非、李小鹏在一起聚会,特别开心。我夫人赖沛琳说我和我的队员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回忆。

  记者:怎么看体操发展?

  张健:发展太快了,一代运动员一批难度。我和李宁开玩笑,我们不是在这个时代,难度那么大。李小鹏、邹凯他们真是比我们强多了,包括现在的教练,我已经当不了了。

  记者:你现在对体操的关注还多吗?

  张健:当然!体操是我永远割舍不了的寄托,一有比赛,我和夫人会一场不落地看,有时也会到各地的体操房去看一看孩子们训练。但我不会多说,因为我希望年轻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在他们的思路上有更多发展。

  记者:从事一辈子体育,体育带给你什么?

  张健:太大的欢乐,太多的刺激,虽然一身伤病,但一点不后悔。我没做到的,我的孩子们做到了,足够了!

  记者:现在生活的重心是什么?

  张健:家庭,觉得很亏待女儿,那时根本顾不上管她,孩子怎么长大的我都不太清楚,反而是童非、李宁的脾气、性格、爱好我全知道。现在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和夫人溜溜公园,也会在一起看看电视剧,还有就是把体操的创新和思路放在“酷”上!

  (李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