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老女排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的主力接应、中国女排崛起的功臣陈招娣今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30年前她奋战赛场的英姿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却斯人已逝,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至今回忆起来仍令人潸然泪下的感人事迹。
女排精神,是我们至今仍然经常听到的一个熟悉的词汇,女排精神缘自哪里?缘自1976年组建的那支中国女排,而其代表人物就是陈招娣和曹慧英。1976年6月,袁伟民教练组建了中国女排,孙晋芳、陈招娣、曹慧英等就是那支女排的首批队员,当时条件异常艰苦,郴州训练基地的排球馆就是用竹子搭建起来的“竹棚”,地板则是木地板,姑娘们训练时就在满是木刺的训练场上训练,在做滚翻训练时,木刺经常把姑娘们的身体和手刺破,弄得鲜血淋漓。训练基地没有暖气,她们就用烧木炭取暖,周晓兰还曾煤气中毒。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袁伟民教练禀承了日本大松博文教练的“魔鬼训练”,男陪练站在高台上朝下砸,队员则在离墙三米处接球,陈招娣曾经说:“三米宽的地方没处躲,起初我们不敢睁开眼睛,身上被砸的青一块紫一块的。我有三个球打在腿上,起了一块比碗口还粗的淤痕。”曹慧英则说:“我被球砸到脑袋上,当时就晕了过去,被抬走的,躺床上三天没起来,检查结果是脑震荡。”这样艰苦的训练,但当时并没有很好的营养补充和很好的恢复手段,完全靠队员的毅力在顶。
陈招娣特别能吃苦,有一次她脚腕有伤走不了路,但仍然拄着拐杖去坚持训练,从宿舍到训练馆一瘸一拐地艰难前行,拄拐的手打起一串串血泡……有一段时间她经常尿血,医生怀疑是肾炎,让她停止训练,但她自己到处翻书找原因,发现是发现是过度兴奋造成的,就对医生说:“不碍事的,注意一点就是了。”仍然继续坚持训练。她的腰伤特别严重,每场比赛下来腰都象要断了一样,根本直不起来,医生对她说:“你不能再打球了,再打球就要瘫痪!”她不听,仍然继续坚持训练,同时配合治疗,就靠自己的毅力咬牙在坚持,陈招娣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女排的“拼命三郎”。
靠着这样的艰苦训练,陈招娣和队友们在1981年世界杯赛上夺得了冠军,冠军来之不易,在对古巴队的比赛中她腰伤复发,但仍然不动声色地坚持打完了比赛。在最后一场对日本队之前腰已经疼得直不起来了,但仍然坚持上场,前两局拿下来后,中国队的冠军已经到手了,这时她的腰也快要动不了了,眼看着球从自己身边飞过去却无能为力……袁指导把她换了下来,休息一会又换了上去,但腰实在动不了了,最后一局她只能在场下看着队友拼搏。当中国队拦死对手最后一个球时,全体队员都在场上欢呼雀跃,而陈招娣却只能在场下躺着,幸福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在颁奖时,陈招娣是被队友搀扶着上领奖台的,在领奖台上陈招娣笑靥如花,但谁能知道她当时忍受着多么大的痛楚!
女排姑娘也是血肉之躯,在高负荷的重负下也有过怨言,也有忍受不了的时候,张洁云就说:“我们当时练的太苦了,特别恨袁伟民,打他的心都有了。”陈招娣作为队里的骨干队员,一直是袁指导重点训练的对象,自然训练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摩擦,袁伟民在他的《我的执教之道》一书中写道:我对陈招娣要求很严,总是想着法制造困难,她性格倔强,我就跟她斗智斗勇,经常毫不留情面地当全队的面批评她,但招娣从来没有计较过,第二天还是笑呵呵的。陈招娣就是这么一个开朗、大气、真爽的人,中国女排的世界冠军是靠“竹棚精神”、艰苦训练攀上世界高峰的,女排的“拼搏精神”的核心就是艰苦奋斗、永不服输,而其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陈招娣和曹慧英。
她和曹慧英被称为“铁姑娘”,但她其实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很重感情,和郎平、曹慧英、陈亚琼等老队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当年的陪打教练陈忠和在自传中也说她是一个“热情、热心肠”的大姐。
在获得81年世界杯和82世锦赛冠军之后,陈招娣和孙晋芳等五人光荣退役,由于中国抵制了80年莫斯科奥运会,没有能够参加奥运会并夺得金牌是她最大的遗憾,以她们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拿到那届奥运会的金牌。退役后她一直没有离开排球,89年胡进重组中国女排,她任领队,继续为中国女排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队友们纷纷当官的时候,她仍然割舍不下排球,坚持在排球场上培育排球新人。即使是有严重的腰伤,她仍然坚持在队里做工作,两个世界冠军的荣誉付出的代价令人难以相象,她退役时被鉴定为二级伤残,一到阴雨天她腰伤发作时就几乎动不了。
88年她因患直肠癌做了手术,但依然坚强乐观,如果不是身体实在坚持不了,她是不会离开排球场的。她在总结自己的排球生涯时说:“有些人的青春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而我们却地在流汗、流泪、紧张的旋律中度过的。”中国女排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一部拼搏史,作为这支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的冠军之师的开拓性人物之一,陈招娣为排球事业付出了她全部的青春,在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的年代,她们以超人的代价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女排五连冠是中国体育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丰碑,是陈招娣和她的队友流泪、流汗甚至流血铸就的。
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巨大成就鼓舞了正处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民众,可谓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当年女排决赛万人空巷的盛况今天恐怕难以重现,但“女排情节”却深植于中国人的内心,在04年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夺奥运金牌之际,四亿国人收看了女排决赛。有人说,是中国人巨大的气场助女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而陈招娣等女排宿将当时在接受采访时也显得格外激动,想必她又想到了自己在场上拼搏的激情年代。
她今年才58岁,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工作,去年底还作为联赛的技术代表亲临赛场。谁也没想到她就这么突然地离开了我们,年轻时受了太多的苦,她还没有尽情地享受生活,生活的甘甜她还没有品尝够就离开了我们。她爽朗的笑容仿佛就在昨天,在场上奋力救球的摔救仿佛还在眼前,一切都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她离开了,但她的经典之作仍将长久留在国人心中,她走了,但她的笑、她的泪水、她亲切的话语仍然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之中……招娣,你没有走,没有走……(冰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