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女排队友追忆陈招娣:她做事做人皆成功

2013年04月02日04:26  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楠

  陈招娣走了,中国排球界人士纷纷对这位老国手表示哀悼,人们印象最深的,除了她的两次世界冠军外,还有极其刻苦、勤奋的拼搏精神,以及为人处事的和善。

  “过去的种种都还历历在目,她却已经走了。”在陈招娣去世后,她的好友、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跟陈招娣在一起的日子。她用了“做事做人皆成功”,来描述陈招娣在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

  从1979年开始,直到1983年陈招娣退役,朱玲跟陈招娣在中国女排当了四年的队友,其间共同赢得了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冠军,这也是女排五连冠的开端。在这四年里,朱玲跟陈招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在两人分别位居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和四川省体育局局长这样重要职位的情况下,她们依旧会时不时通电话互相问好。因此,当昨天下午3点多,正在开会的朱玲得到陈招娣去世的消息时,她完全无法接受,“这实在让我无法相信,真是太突然了。”说到此,朱玲的声音有些哽咽。

  朱玲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她跟陈招娣的友情,其实早在进入国家队之前就开始了,“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国内排球最强的三支队就是陕西、八一和四川队,我们经常会在比赛中交手。尽管在场上大家拼尽全力,互不相让,但应该是惺惺相惜吧,私下里,我们却是很好的朋友。”朱玲表示,陈招娣人很善良,待人真诚,人缘一直就很好;而在工作上又很认真,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她是一个做人和做事业都非常成功的人。”朱玲还专门强调:“我是以一个队友,一个朋友的身份,来谈陈招娣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跟我体育局局长这个身份没有关系。”

  朱玲向记者回忆了两件事情,来体现陈招娣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性格:“我记不太清楚是在1979年还是1980年了,在上海进行的一场女排联赛中,陈招娣在比赛中小拇指骨折,十指连心,那真是钻心的疼,但陈招娣缠着绷带打着夹板,坚持上场比赛。另外一件事,就是1981年的世界杯,她的腰伤其实已经非常严重,连蹲下都非常困难,但为了给祖国争取荣誉,她每场比赛都打着局部封闭就上去了,比赛完了,药劲一过,又疼得不行。”朱玲认为,女排精神,在陈招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最后,朱玲表示,她已经发去唁电,并且托人送上花圈。同时,她还希望通过成都商报,表达她对陈招娣的哀悼和思恋知情,“招娣,望你安息。”

  郎平:她的忍受能力太强了

  此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郎平面对主持人张斌,讲述了她眼中的陈招娣。

  郎平回忆称,当年有一场比赛,陈招娣在做准备活动时就挫伤了腰,但仍然坚持上场比赛。比赛过程中,她在防守时再次扭伤了腰。比赛结束后,陈招娣已经无法正常行走,最后还是郎平背着陈招娣回到了房间。当时,两人住在一个房间,郎平回屋后还帮陈招娣洗了衣服。

  对于陈招娣身上的那股狠劲,郎平记忆犹新:“我们平时踢足球的时候,她一定是冲得最快的那个人,她才不会管前面有没有人。有一次踢足球,她甚至把手都摔断了。平时训练时,对于每一个球,就算没希望了,陈招娣也要冲出去,把球救回来。这就是她的习惯,只要一上场就这样。她的忍受能力太强了。”

  此外,郎平还谈起了关于陈招娣的一件趣事:“有次我们训练练防守,袁(伟民)导对她不满意,要罚她加练防守。结果她跑到教练板凳上,把袁导的羊绒背心套在身上,那个时候羊绒背心是很贵的。她当时的举动好像是在说:‘好啊,你练吧,反正羊绒背心是你袁导的,在地上滚也是滚的你的衣服。’我当时就在想,陈招娣太厉害了,袁导衣服也敢穿。她真的是啥也不怕。”

  陈招娣生病住院期间,郎平多次前往探望,“她很乐观,一直说没事,真的非常坚强。她病得很厉害的时候,我去看她,她还给我说,她昨晚看我们队和天津队的比赛,她还建议我们队应该怎样怎样。我都听傻了,她生这么大的病,对排球还是那么热爱。”

  袁伟民接受采访:

  “我知道她去世了,我昨天、前天都看她去了,她才58岁啊。不要再采访我了,今天心情不好。”

  陈忠和微博:

  “惊悉老战友———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顾问、老女排队员陈招娣将军逝世,心情十分沉重。回忆一起奋斗的岁月,犹历历在目。将军,一路走好!”

  陈招娣《苦练》进语文课本

  陈招娣当年在中国女排中训练非常刻苦,有“拼命三郎”之称,可以说她就是女排精神的象征之一。当年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曾不惜笔墨描述了陈招娣苦练排球的细节,这段在后来被编辑成《苦练》一文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暮色由淡到浓,不久就黑下来了。馆里灯火通明,姑娘们刚刚练完球,汗水湿透的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白色的排球撒满一地,姑娘们正弯腰捡拾着。‘谁还想再加练一点?’教练袁伟民冲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姑娘大声问道。‘我加练一会儿吧!’一位灵巧秀气的姑娘回答。她叫陈招娣,家住西子湖畔,是一位典型的杭州姑娘。”很多人可能都阅读过这段故事,它就来自于初中语文课本《苦练》。

  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陈招娣说:“那天的训练强度本来就很大,人已经练得很疲惫了。袁指导的球一会儿扔这儿,一会儿扔那儿,满场飞,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喘了口气,没去救球。我气得说,‘反正是我主动加练的,我不练了行不行。’说完,我抱起衣裳,转身就往外走,那样子可能挺气人的。”结果,走到门口的陈招娣停下了脚步。她回忆说:“这么走了也太掉价了,感觉特别没面子。不行,还是得回去重练,我一定要起15个好球给他看看!练着,练着,真的是受不了,又转身走了。最后第三次回来,心想,豁出去,管他呢,死就死吧。”

  胡进:她去年底还在工作

  前任四川女排主教练胡进,曾在国家队跟陈招娣共事四年。昨天,他在得到陈招娣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感慨缅怀这位昔日的战友。谈到陈招娣的坚强和敬业,胡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直到去年12月陈招娣病情已经加重时,她依然还坚守工作岗位。

  昨晚,在接到成都商报记者电话时,胡进的语气非常沉重,“我和陈招娣在1989年至1992年在中国女排共事四年,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让我十分敬佩,希望她一路走好。”胡进表示,他是昨天下午3点10分左右得到的消息,“陈招娣同志为中国排球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去世,中国排球痛失栋梁。”

  敬业,胡进表示这是这些年陈招娣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其实我们很早就都知道她生病了,但是无论她身体有多不舒服,病情有多严重,她都一直很坚强。去年12月19日,她还带着病来赛区看联赛,那之后不到半个月她就病情加重被送到医院。”胡进说,陈招娣这些年身体都不太好,但是她始终在“顶”着。作为陈招娣多年的好友,胡进说他也在等候陈招娣家人的通知,去参加追悼会,送好友最后一程。

  生活中的陈招娣

  贤妻良母 喜欢看韩剧

  除了事业上非常成功外,陈招娣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

  陈招娣的女儿曾经是八一女排、沙排的队员,然而最终却没有选择排球作为自己的事业。对此,陈招娣曾经解释过原因,“她身体不太好,小时候得过心肌炎,不宜参与高强度训练。”在女儿小的时候,一心扑在排球事业上的陈招娣曾经“冷落”了女儿:刚刚生下女儿一个月,陈招娣就带排球队去老区打比赛了。三个月后回来,她给女儿买了一个拨浪鼓,女儿喜欢玩拨浪鼓,但不愿意让她抱。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女儿能够理解当时妈妈的不忍与无奈,和妈妈成为朋友式的母女。“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我从来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觉有些事情,她还是更喜欢和同学、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强行追问她。这也难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赖的谈话对象。”

  陈招娣曾经透露,她跟丈夫是在部队认识的,丈夫转业后下海经商。1989年,陈招娣担任中国女排领队,当时她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到海南任文体厅厅长。虽然丈夫已经在海南发展,而海南温暖潮湿的气候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康复,但陈招娣依然选择了钟爱的排球事业。陈招娣曾如此形容跟丈夫的感情,“我俩互不干预彼此的工作,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家里的事一般还是会听我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次北京市职工篮球赛,文化宫露天篮球场,陈招娣爱人所在单位的队打一场较关键的比赛,招娣也坐进场外“本队”的板凳上。每当丈夫打了好球时,她没动静,但一投篮不中或丢球,她就夸张地喝倒彩:“喔!喔,臭呦臭呦!”并时不时还加上当时的流行语:“给他一大哄喔!”

  在工作之余,陈招娣是一个很活泼的人,“我也很喜欢玩,除了因为我的腰不好,除了不能滑雪、滑冰以外,其他的项目我都很喜欢。没事在家时,我愿意看看文艺节目,毕竟自己是分管文体工作的。也爱看韩剧,像《看了又看》我就觉得很有意思。”

  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楠 整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