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微博]公开赛报名启动,市民乒乓赛请来国际级执法团。两个月前,筹备组里江磊的手机就没停过,各种咨询电话络绎不绝。
江磊出生在乒乓世家,母亲曾经执法过第26届世乒赛。在家庭环境熏陶下,他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乒乓球裁判工作,至今已近40年。其间,江磊在世锦赛、世界杯等重量级乒乓赛事中当过裁判(见图 TP),并执法过蔡振华、邓亚萍的比赛。今年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他将第三次以裁判长的身份亮相。“新民晚报杯乒乓赛办了这么多年,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全民参与热度。和国内其他同类赛事相比,这项比赛规模和规范程度都属全国第一。”
一张老照片
江磊家有很多老照片,最珍贵的一张是与一个年轻人的合影。
1981年,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南斯拉夫举行,中国队第一次包揽了7项冠军,举国欢庆。
回国后,安徽合肥举办了一场全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比赛。这是当时国内一项很重要的乒乓赛事,好手悉数到场,其中包括在第36届世乒赛上夺冠的郭跃华、蔡振华、童玲、施之皓等球员。那一次,江磊有幸成为这项赛事的裁判员。
“合影里,除了我,还有蔡振华。”如今,江磊常常拿出这张照片和友人分享。“那时的蔡振华风华正茂。”江磊至今还记得蔡振华当年的一举一动。“我们住在安徽的一家宾馆,蔡振华他们都被当做‘国宝’来对待,保安措施很严。即使这样,他还是很调皮,会翻墙跑到外边去钓鱼。”
拿着老照片,江磊常常和友人开玩笑,“你看,蔡振华已经是体育总局副局长,我现在还是裁判员。”其实,这就是裁判员的职责和坚守。
一个好球手
1975年,江磊从业余裁判做起,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裁判,8年后再进一步成为国际级裁判。他的成长过程,也是中国乒乓球的一部“简史”。
从乒乓联赛第一年开始,江磊就是裁判,共执法了10个年头。马琳[微博]、王励勤、郝帅、马龙、邓亚萍、王楠、丁宁、李晓霞……几乎所有大牌球员的比赛他都执法过,让他记忆最深的还是邓亚萍。
“1983年,我在洛阳全国少年赛上第一次见到邓亚萍、丁松那批球员。”江磊说,邓亚萍先天条件不好,她的成功和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
一场比赛,决定了邓亚萍的一生职业路。“1991年,我在郑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见证了邓亚萍连续战胜6名国家队队员。这场比赛后,她从郑州市队一下跳级到了国家队,成为一个奇迹。”
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当时执法了邓亚萍的比赛,感触最深的是她一上场就像是个准备打仗的战士,每打一个球都要喊叫,很有气势。”比赛结束,球员都回宾馆休息,只有邓亚萍找来一个垫子,在场地边就地休息,节省时间,打好下一场比赛。
本报记者 钟喆
闂佸搫鍊绘晶妤€顫濋鐐闁挎柧鍕樻禒娑㈡煥濞戞瑧鐓柟骞垮灪閹峰懘寮撮悢鍛婃瘑闁荤姵鍔曠紞濠囥€傞埡浼卞湱鈧綆浜滈崗濠勭磼娴i潧濡虹紒鍙樺嵆瀹曘劌螣閼测晜鎯eΔ鐘靛仜閻忔繈骞夐敓鐘冲剭闁糕剝娲濈粈瀣偣閸パ呭ⅵ闁绘稏鍎甸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婃礀閵囨ḿ绮崒婵勪汗闁瑰灝瀚壕锟�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旇姤浜ゆ繛鎴灻鎶芥偣閸ョ兘妾柛搴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