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化娱乐化 超越竞技本身--中国马拉松热流涌动

2012年11月28日09:3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场3万人参与、声势浩大的北京马拉松赛刚刚过去3天,许多参与者还在为此津津乐道;这些人并不记得此次马拉松的冠军获得者是谁,却念念不忘自己身着特别的服装跑过天安门广场那欢快的时刻……

  已有31年历史的北京马拉松赛,如今俨然成为一个人们欢聚的节日,其开始时的纯竞技化色彩已经渐渐褪色,平民化、娱乐化已经超越竞技本身。跑步,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他们笑着闹着,跑向终点和自己心中的目标!

  中国的马拉松赛近几年已经发展到超过30个之多,就像一股潮流,蔓延到许多城市,其参与者日益爆棚。马拉松这项简单的跑步运动,在中国受到热捧,原因很简单:这个“舞台”,少了些竞争的压力,多了些参与的快乐。

  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

  今年的北京马拉松在寒冷的冬季举行,尽管众多跑友不太满意,但报名开始3天之内,3万个名额便被一抢而空,“托关系求报名者”不乏其人。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就算有10万个名额估计也能报满”。即将于12月2日开赛的上海马拉松也是如此,3万跑步大军将成为黄浦江畔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的马拉松赛,已经从过去几百人参与的竞技体育赛事发展成大众高度参与的群众体育赛事。

  “在我看来,马拉松本身就是群众性的体育项目,其核心魅力并不是专业的竞技部分,42.195公里的赛道,其实是42.195公里长的舞台,人们在这里给自己表演,展现人生的魅力。”在北京完成了半程马拉松的联想集团副总裁魏江雷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魏江雷是马拉松的忠实爱好者,今年他已经完成了厦门、兰州、杭州等多个全程马拉松的比赛。几天后,他还准备赴上海再次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在魏江雷看来,中国的马拉松运动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主要原因便是因为普通大众高度热情地参与,而非得益于专业组选手不断创造良好成绩。

  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易鹏此次作为“乐疯跑者”首次加入了马拉松大军,他认为马拉松赛的这种变化也反映出城市办赛理念的转变、反映出中国体育正在从竞技体育向全民体育的转变。易鹏表示:“现在的中国不是要用金牌来证明国家地位,北京奥运会已经达到了巅峰,现在更需要全民快乐、全民幸福。”

  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娱乐

  马拉松,在世界许多城市都被誉为体育娱乐秀。国外著名的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马拉松等,除了专业选手外,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算打扮成各种造型的化装队伍了。

  现在,中国的马拉松参与者也开始了大胆的娱乐化,他们不再只把马拉松看成一项全民健身的运动。

  看看北京马拉松赛场上:蜘蛛侠、蝙蝠侠、熊猫、圣诞老人、渔网、二师兄、愤怒的小鸟、假发、赤足、拖鞋、羽毛翅膀、超人、旗子小短裙、身上挂气球、头上戴狐狸帽、推着铁环跑全程……简直是无奇不有。有一名男选手穿着黑色丝袜和粉色短裙,裸露上身大胆写下了“征婚”、“无房无车”等字样,他花了4个小时跑完全程,真是将娱乐进行到底。

  一些公益人士也借助这次马拉松赛跑“秀一把”。52岁的李日春,被人称做“赤脚大仙”,北京马拉松上,他光着脚、背着一只运动鞋道具坚持着跑完了全程,原来,他是在宣传一项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崔永元“我的长征”团队及某网站联合发起的“给孩子送双运动鞋”的公益行动。李日春说:“虽然已有过4次参加北京马拉松的经历,但此次能够为慈善奔跑,感觉特别兴奋。”

  从挑战自我到生活方式

  随着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不断兴起,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我原来是非常不喜欢跑步的人,觉得跑步是最枯燥、无聊的运动;后来,我决定不断地挑战自我,从1公里都不想跑到突破5公里、突破10公里。”此次北京马拉松跑完了半程的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和记者聊起他的跑步经历:“有快乐才有坚持,跑步让我感觉到精神的充沛、心态的年轻,还结交了好多好朋友,带来许多正能量,这么多的快乐让我现在变成迷恋于长跑。”

  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易鹏也感同身受:“今年是我第一次跑马拉松,我练了有1个多月时间,已经上瘾了。我现在每周都要围着颐和园跑,快乐感越来越强。”易鹏说:“我平时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有时候写报告感觉精神要跟不上了,但是跑步以后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好多了,生活方式都随之改变了。”

  有12年跑步经历的联想集团副总裁魏江雷用实践证明了跑步带来的改变,他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跑步中来,“通过马拉松运动,人们能找到更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魏江雷说:“中国社会越来越发展,大家越来越富裕,很多时候是用身体去兑换工作,或者拿健康去兑换成就。希望今天大家不光事业上有成就,更能够在身体上好好锻炼,让工作跟生活变得更平衡,也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开始跑步,因为跑步可以改变人生!”(本报记者朱凯)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