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是为最美的平凡 汪鑫: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2012年11月27日10:14  《羽毛球》杂志

  文 李旭

  从德国回来后的第3天,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健身房里,按照计划,汪鑫整个下午的康复训练从骑脚踏车开始。但当她和队医小齐来到器械前,却发现整整两排脚踏车已经全部被国家二队的小队员占据了。两人相视,有些无措。“小队员让一台?”听到提议,汪鑫迈出脚步,却又马上缩了回来,嘴里嘀咕,“他们应该是练教练组安排的训练内容。”

  僵持下,我说,“要不问问教练?”此时,刚好二队男双组主教练于洋走了过来。同是来自东北,让汪鑫少了些拘束:“于导,你们组的训练是骑车么?”于洋的东北口音在略有些安静的房间里显得甚为嘹亮。“你要用?我们怎么着也必须先保证国家队主力啊!”

  有了脚踏车,但两人发现和德国医院的康复器械不同,常规蹬踏所需要的力量是汪鑫现在无法承受的。于是,小齐俯身趴在地毯上,用一只手摇动踏板来帮她减力。“这样我不舒服。你站起来,我们分站在两侧,各用一只脚来踩,试试。”小齐照做,且效果不错。世界冠军、国家队主力笑了,“刚才那样,我怕你太累了。”

  汪鑫是非常理想的采访对象,不仅愿意和记者说,而且常常能娓娓道来。这固然和开朗的性格有关,但更在于她的“用心”。以24岁的“高龄”进入国家队,从踏进天坛公寓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我是组里年龄最大的,其他人有大把的时间挥霍,而我没有。”因此,汪鑫珍惜每一次比赛的机会。

  当我问“哪一次经历,你的印象最深”时,她纠正:“没有‘最深’的一次,每一次重大比赛的细节都不会忘记。”她记得自己带着怎样的压力战胜周蜜,拿到第一个公开赛冠军;能够说出尤伯杯对阵韩国的决赛上场前李永波交代的话;第一次出国比赛,她在马来西亚买了白咖啡,从菲律宾给妈妈带了芒果干。

  国家队4年,汪鑫见识到新加坡能够刮龙卷风的体育馆,领教了雅加达球迷如何把塞纳扬体育馆变成喧嚣的海洋,登上埃菲尔铁塔许下了心愿,在泰晤士河畔拍摄歌曲MTV……但一段旅程会有终点,绚烂过后总要回归平凡。

  此刻,汪鑫和队医静静地在角落里进行着康复训练。快结束时,有队员过来找小齐放松按摩,留下汪鑫独自一人完成最后一项臀部肌肉的拉伸。未来3个月,汪鑫都将这样度过,上午到健身房康复,下午则去医务室理疗。

  她还想继续打下去,但一切都要等到11月中旬去德国进行复查后的结果而定。她也明白即便能够打下去,要想恢复到最佳状态也非常困难。聚光灯或许很快不会追身而来,“国家队主力”的标签将会很快被撕下。

  不过,汪鑫似乎对此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过去的4年,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同样认识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相信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可以去面对。”4年里,汪鑫感悟最深的三句话是——“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付出总会有回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时光无可挽回地从指尖溜走,但,总有一些东西,证明它曾经存在。也许有一天,汪鑫会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就像叶芝诗里所写的那样: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

  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这本诗集,

  请缓缓读起,如梦一般,你会重温:

  你那脉脉眼波,她们是曾经那么的深情和柔美。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