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朵花开时间观生望死--汪鑫:不做高于自己的人

2012年11月21日10:14  《羽毛球》杂志
汪鑫: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观生望死汪鑫: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观生望死

  文 李旭

  在训练局的健身房,汪鑫穿着运动短裤,左腿膝盖附近的4块伤疤异常扎眼。“1针、2针、2针、N针(缝得太多,数不清)”,汪鑫用手指点着。此时做完手术已一个多月,但和另一条腿相比,受伤部位仍旧有些浮肿。“现在走路的时候已经不疼了。但即便以后完全恢复了,伤处看上去也会和正常人不太一样。”她的语气里听不到丝毫的自怨自艾。

  对于汪鑫而言,每一次低头看到那几处伤疤,何尝不是在触摸过去4年的忙碌和充实?“不能站上奥运领奖台是小小的遗憾,但有了过去的4年,我的整个羽毛球[微博]生涯都知足了。”

  感谢命运,微笑着面对世界

  小时候的汪鑫最爱看新娘子。左邻右舍哪家有新媳妇进门,她总要美滋滋地驻足打量,幻想自己穿上婚纱的模样。谢杏芳和林丹喜结良缘,汪鑫原本是当仁不让的伴娘人选,可由于行动不利索,她只能在餐桌旁作“壁上观”。

  林谢大婚的前一天,9月22日,周六。下午2点,汪鑫准时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健身房,身边站着女单主教练张宁和队医小齐,这是她从德国手术后回到北京的第三天。汪鑫介绍了生活、治疗的近况,张宁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德国医生列出的一份十几页厚的康复进度表在三个人手中传递。大约半个小时后,汪鑫和齐医开始了康复锻炼。

  从弯曲膝盖、练腿部力量,到单侧身体的活动……仅有5个项目,但每一项都完成得细致而缓慢。做每一个练习前,小齐都要详细询问她在德国时的练习方式以及所练到的肌肉部位,然后就地取材地给健身器做些改动。汪鑫冒出一句:“不是咱们训练局的东西不先进,实在是因为人家的器械是专门供残疾人用的。”笑声里,时间过得很快。收工时,时针已指向了5点半。

  接下来的3个月,汪鑫每天上午都要泡在健身房里康复锻炼,下午则去医务室接受理疗。“不过我可不是单飞啊!每一天都会和队友们一起坐大巴来训练局大院,这也让我感到自己是个正常人。”汪鑫的“自嘲”又让空气中传来笑声。

  “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这差不多算是汪鑫的座右铭。

  距离伦敦奥运会结束已有一个半月。如今,说起自己受伤的经过和手术后的恢复,汪鑫很平静,脸上带着微笑。就好像,膝盖上那道长长的疤痕揉多了、揉软了,不再有术后初次触碰时的恐惧,它已经化为身体的一部分。也正是这道伤疤,让汪鑫的记忆有了切切实实的载体,“我真的参加奥运会了!好像梦一样。”

  汪鑫梦境的背景一片粉红,那是伦敦温布利体育馆。小组赛轻松战胜美国选手王敏力,淘汰赛首轮击败印尼选手费尔达萨里,四分之一决赛逆转泰国天才少女拉差诺。虽然半决赛输给了队友李雪芮无缘决赛,但她已经出色地完成了阻击外国选手的任务,确保金牌留在中国。

  铜牌战面对印度劲敌内瓦尔,汪鑫首局一路领先。在比赛过程中,她数次向裁判表示场地上有汗水,希望能擦一下,但裁判不予理睬。20比18,汪鑫跳起落地后被汗水滑倒,扭伤了左膝。经过紧急处理后,她重新上场。带着受伤的腿,她高高跃起扣杀得分,拿下了首局。第二局,汪鑫在完成第一球后,再也无法坚持,向裁判员示意退赛。

  离场之际,内维尔走到跟前,两人轻轻拥抱的场景让全场观众动容。但这样的温情丝毫不能缓解汪鑫身上的疼痛,也不能去除心里的委屈。“我不知道裁判当时是什么心理,我大概提出三次擦地请求他都没有同意,他甚至都不允许我自己去蹭一下。现在的规则确实也比较严格,如果不服从他的安排,他就会掏牌,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只能继续比赛。”

  随后的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汪鑫为左膝前十字韧带断裂。中国代表团很快联系了德国医院,她在主教练张宁和刘医的陪同下到德国,8月14日完成的手术很成功。在德国和煦的阳光下、清新的空气里,过去4年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地闪现。“不管命运给你什么,你都要感谢命运,然后坚强面对。”这是朋友鼓励汪鑫的话,她写在了自己的微博上。

  奥运会结束了,汪鑫从梦里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更大的梦境里。“能够进入国家队,本身就是一个梦。有了过去4年的经历,整个羽毛球生涯都值了。”

  黑暗的时期,光明的时期

  4年前,在苏州全国锦标赛女团决赛中,作为八一队一单的汪鑫以2比1战胜了代表广东出战的谢杏芳。赛后,李永波把汪鑫叫上了主席台。“李总问我的腰伤怎么样了。我告诉他通过训练可以控制,偶尔疼一下,一两天就缓解了。”当听到总教练一句“回北京和教练组研究一下你的情况”后,汪鑫呆立在那里,脑海一下子陷入空白。

  这一声召唤,汪鑫等待得太久。1998年,13岁的汪鑫跟着教练陈伟华来到福州。同时进入八一队的还有蒋燕皎[微博]、潘攀以及另外两名女队员,号称“五朵金花”。 2002年,蒋燕皎和汪鑫同时被选调到北京参加国家青年队的集训。练了一段时间,汪鑫总感到自己腰疼。医生发现汪鑫的尾骨上多出一块骨头,练多了容易受伤。考虑到当时八一队同一批上来的已经有3名队员,再加上跟汪鑫同样身高、左手握拍、打法相似的队员已经有了,国家队就把汪鑫退了回去。当蒋燕皎扬名全运会、成为世界冠军之时,汪鑫只能在福州闷热的体育馆里进行着游击战式的训练,国家队的大门似乎已经永远向她关上……她一度规划起了退役后的出路和打算。

  2008年底,怀揣着国家队的一纸通知,汪鑫到北京参加女单组于2009年1月举行的选拔赛。竞争的6人中,除了汪鑫,其余都来自国家二队。选拔赛采取单轮次的大循环,总共进行3天,每天上下午都有比赛。结果汪鑫以仅输一场的成绩名列第一。

  “比赛结束后快到春节了。我回到丹东的家里,一进门刚脱下鞋,妈妈看到我两只脚肿得跟馒头似的(选拔赛时磨出来的),吓了一大跳。”但身体上的疼痛很快被抛之脑后。正月里的一天,在家人祝福的目光中,汪鑫打开了国家队的录取通知书。中国羽毛球队一项小小的纪录就此诞生——没有任何国字号(国少、国青、国家二队)经历,汪鑫完成了从地方队到国家一队的三级跳。此时,她24岁。

  乘兴而来,但汪鑫很快发现,福州(八一队训练地)到北京的距离不是简简单单的2000公里。在国家队,每天都很紧张,甚至走路都要跑,连队友们洗澡的速度都让她吃惊。“早上练完了要赶紧收拾东西,洗澡、赶班车;吃饭也很快,然后回去睡觉;下午3点又要赶班车,晚上8点多回去;洗洗衣服,又该睡觉了。”

  而训练场上的落差尤甚。队内对抗,即便打好了也赢不了队友,一旦稍微发挥不佳,比分简直没法看。想起到国家队后第一次爬崂山的经历,汪鑫仍心有余悸:“张导几乎每次都跟我们一起爬,她当年爬得比男队员还快。别看现在退役了,但半小时之内绝对能上去。我们每个人都得拼了命地往上赶。”田径场上,5个400米冲刺跑,汪鑫用尽全力,但在终点线等待她的是张宁冷冰冰的审判:“不行,没达标!”汪鑫觉得很委屈,“张导,我真的尽了全力。”以前在地方队从来没有被练哭过的汪鑫,这一次忍不住偷偷抹起了眼泪。

  很小的时候,汪鑫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看见有启迪意义的警句就会随手记录在小本子上。那段时间,她把自己的QQ签名换成了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下的名言,“这是个光明的时期,又是个黑暗的时期,我们前方有着一切,我们又一无所有!”

  深重的黑色孕育着黎明的光亮。汪鑫只有1米65的个头,在羽坛女子打法日趋男性化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更多的跑动和多变的落点来和对手周旋。“不怕多跑,但是刚到队里那会儿,力量实在太差。”而练力量正是张宁的强项。汪鑫笑着说,要想在女单组偷懒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练也不必了,因为实在加不动了!”

  信心必须建立在赢球的基础上。2009年6月,汪鑫获得了参加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黄金赛的机会,那是她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国比赛。马来西亚赛决赛不敌王适娴,收获亚军;一周后的菲律宾赛,她拿到了平生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半决赛蒋燕皎被周蜜翻盘,输了。自己打决赛很有压力。”最终她苦战3局力克对手。

  拿下最后1分,她兴奋得把球拍一扔,跟带队的教练韩晶娜紧紧拥抱在一起。“用得着那么激动吗?跟拿了世界冠军似的!”面对队友们的“嘲笑”,汪鑫不好意思了,“我这不是没拿过嘛!”

  汪鑫被大部分中国球迷所知,始于2009年的常州大师赛。她在第二、第三轮分别击败拉斯姆森、皮红艳,半决赛惜败于王琳。自此,“拉斯姆森克星”成了汪鑫头顶的光环。

  “我第一次赢了她之后,她见到我还笑着打招呼;第二次见面,好像就装着不认识了。”当年11月的中国公开赛,汪鑫第3次击败这位丹麦人。她站在混合区接受采访时,仅一个挡板之隔的休息区里,拉斯姆森雷霆震怒,“噼噼啪啪”地甩着水瓶。至今,汪鑫保持了对阵拉斯姆森(现名蒂娜·鲍恩)的9连胜。

  2009年年底,国际赛场初出茅庐的汪鑫将自己的世界排名提升到14位。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2010年初的吉隆坡,汪鑫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超级赛桂冠。“决赛打裴延姝,比赛时的心理状况、几个关键分的节点好像刻在脑子里一样。第1局19比21输了,第2局扳了回来,第3局自己大比分领先的时候,对手因为体力弃权了。”接着,汪鑫又在德国公开赛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全英赛闯进四强,顺理成章地入选了尤伯杯阵容。

  2010年的中国女队,只有一个关键词:尤伯杯。很多人的命运因为一座奖杯而改变,汪鑫属于升降浮沉中积极的一方——决赛1比3输给韩国时,汪鑫拿到了唯一的1分。尽管如此,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一排姑娘里,汪鑫是哭得最凶的一个。“努力了那么久,为尤杯付出了很多。不能相信,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小到大,汪鑫从来没有因为输球而哭过。

  “付出都会有回报。如果还没有得到回报,是因为你付出得还不够。”这是汪鑫喜欢的另一句格言。2010巴黎世锦赛,“4 wang”为国羽锁定女单四强。与王琳决赛前,国家队内部7成的教练、队员认为胜利的天平倾向汪鑫。结果最终失利,汪鑫固然有遗憾,但她对自己的首次世锦赛之行感到知足。原来,就在飞往巴黎前,她不慎着凉,整个世锦赛期间都在拉肚子,回国后挂水吃药都不管用。短短的半个月,她居然瘦了8斤。

  汪鑫25岁的生日是在天河体育馆里度过的,她许下的生日愿望是“在亚运会上收获金牌”。团体赛每场亮相,未丢一分,汪鑫和队友们一起托起奖杯完成自我救赎。其后的单打决赛,0比2速败于王适娴,虽然让她隐隐地感到了一些不安,但很快,这一丝负面情绪消融在整个团队的成功以及教练组、媒体、球迷的评价之中。

  从国家队新兵,到被外界称为“一姐”,汪鑫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素来心直口快的李永波嘴里,可以层次分明地感觉到这样的变化。

  2009年中国公开赛时,李永波说:“汪鑫是现在女单中年龄最大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她平时的训练非常刻苦,但可能上升空间不是很大了。”

  慢慢地,总教练的言论变成:“6个女单,水平差不多。谁都有做领军人物的机会。”

  2010尤杯落幕,李永波评价:“汪鑫非常优秀,她的年龄比其他队友大一些,经历比别人多一点,关键时刻能够稳得住。”

  到了年终,李永波说得非常干脆,“汪鑫这样的表现持续下去,肯定可以去伦敦!”自2010年首站韩国超级赛输给裴升熙之后,汪鑫连续379天保持外战不败,“外战女皇”的称号飘然而至。

  不做高于自己的人

  “不是一姐,是大姐。”面对媒体关于“一姐”的话题,汪鑫总这样回答。前半句或许自谦,而后半句着实透露着她的心迹。作为国家队女单组里年龄最大的选手,汪鑫总有时不我待的感觉。她常常告诫自己不像其他人那样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她们年轻,可以有两年时间起伏,而我没有那么多机会。”

  女单组的训练量很大,几乎不留给队员加练的余地,汪鑫不能保证比队友们练得更多,但她绝对是最用心、最有针对性的那一个。一旦没有做到,她就会跟自己较劲。“一个球一直练不好,我就会很生气,就会责怪自己为什么练不好,不会想到既然今天状态不好,就换一个项目练。我会一直纠结于此。”这个时候,一贯对队员要求严格的教练张宁反倒显出和颜悦色的一面,安慰弟子不要着急。

  国家队有一个专家顾问组,平时会给队员们上课,解决一些技术、心理上的问题。戴金彪老师曾总结出汪鑫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每当指出一些问题时,小队员第一时间会觉得很有道理,但过后就忘记了。汪鑫却会常常反思,不明白的时候还会来问。”

  汪鑫取经的对象还包括同样来自八一队的林丹。当她发现林丹在飞机上睡不着觉的“小秘密”时,就会换位置专门坐到师兄旁边讨教。起初,林丹只是插科打诨地说上几句。可问的次数多了,林丹也就认真了,甚至还会偷偷观察汪鑫的训练。一次训练课刚走下场地,林丹突然问汪鑫:‘你在练什么?你干吗那么着急非要把对手打死?”

  春风一夜,千树万树梨花开;同样,一夜过后,或许将是红叶飘零的凄然。汪鑫期待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一个完美的自己,“不是每件事情我要做到顶尖的,但至少不要被别人说不好。”汪鑫在乎别人的看法,旁人无意间的一句褒贬会掀起她心中的波澜。她也常常上网浏览新闻。一次,相熟的记者在一篇关于她的报道里写了错别字,第二天见面,她会特地指出来。

  尼采说,永远不要试图做一个高于自己的人。不断往身上加码的汪鑫,就像一根不断绷紧的皮筋,而那总会有断掉的一天。

  成为世界冠军是汪鑫开始打球就有的梦想。但2011年夺得苏迪曼杯、美梦成真的那一刻,汪鑫的脸上看不到太多的情绪波动。“虽然拿到了世界冠军,但决赛中没有上场亲自把比赛赢回来,总觉得差点什么。”她念念不忘的是,此前的淘汰赛第一轮,她在对阵印度选手内维尔时以0比2完败。

  这场球,是“外战女皇”在2011赛季输掉的第3场外战。1月底的韩国顶级赛,她被韩国新秀成池铉爆冷;4月的亚锦赛,首轮不敌默默无闻的日本新秀三谷美菜津。苏杯赛没有止住下滑,中华台北天才少女戴资颖和韩国的裴延姝又让她品尝到苦涩。整个一年下来,她竟然7次输给了外国选手。

  当外战不再内行,“内战”上的瑕疵就会被无限放大。2011年世锦赛半决赛被王仪涵淘汰后,媒体连篇累牍地提醒人们:在巴黎世锦赛、广州亚运会的决赛,在很多超级赛的关键战役,汪鑫都是输给了队友。而从2011年下半年起,已经进入了伦敦奥运会积分周期。

  输球增加,汪鑫开始反思。她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有多大,但自身存在的局限也无法视而不见。她学会了接受失败。“其实输球也很正常。刚出道的时候,别人对我的球不熟悉;当了主力后,别人老跟你打,研究也就多了、深了。而且我世界排名高,别人都是来冲击,心态不一样。”她不再喜欢被称为“外战女皇”,同样,当别人提及“内战外行”时,她会立即纠正:“不论对手是国外选手还是队友,只要站在比赛场上,我都一样对待。”

  2012年尤伯杯赛来得恰逢其时。“复仇”的渴望、重夺尤伯杯的激情,让汪鑫“先放下一切,以备战尤杯赛为主,别去想奥运会了。”在青岛的封闭集训阶段,汪鑫练得很投入,收获颇丰。“首先是整体能力方面。前两年赢球主要是因为进攻上的特点,但整体能力还是不够,比较差。另一个是进攻效率。在保持进攻凶狠的前提下,提高成功率,不轻易地失误丢分。”

  5月武汉汤尤杯赛上,作为第二女单,汪鑫未丢一局,得到了教练组一致好评。站在领奖台上,泪水又一次无法遏制地汹涌而出。“经过了尤杯的考验,才真正过了心里的那道关。”汪鑫告诉自己,无论面对奥运名单竞争还是以后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局都无法把控,只要尽力而为,就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由于身材、打法上的原因,年轻时的汪鑫把龚智超作为偶像;经过岁月的磨砺,她的心更向张宁靠拢——29岁当上奥运冠军,33岁成为羽毛球奥运会史上第一个蝉联女单金牌的选手。虽然没有张宁那般的身体素质,温布利体育馆里又留下了伤痛,可汪鑫已经抒写了自己的传奇:24岁从一个国家队新兵起步,成为世界冠军,世界排名稳定于前三,并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

  4年虽短,但如夏花般绚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